门诊数据显示立秋以来抑郁症患者日渐增多
“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到秋季,不少人会变得情绪低落、心生愁绪。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数据显示,今年立秋以来,抑郁症患者日渐增多。
如何缓解“悲秋”情绪、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哪些人群容易被抑郁症盯上?昨天,由苏州市广济医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的“‘同心’抗疫,筑牢心理防线”公益系列讲座专门针对此话题,邀请市广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汤臻为市民进行了详细解读。
情绪也会“换季”
秋冬季抑郁症患者增多
最近一段时间,50多岁的刘阿姨总是觉得胸闷、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没什么食欲,睡眠状况也不佳,比如连着几次做饭,她都放错了调味料。儿子带着她到医院体检,发现各项指标都正常。上周,她来到市广济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咨询,医生在为她做了抑郁相关量表测试及详细问诊后,诊断其患上了中度抑郁症,于是为她进行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
“在秋冬季,很多人容易出现抑郁状态是有科学依据的。”汤臻介绍,秋冬季是抑郁症的好发季节,每年立秋后,门诊抑郁症患者便日渐增多。汤臻解释说,这是因为秋冬季阳光照射时长减少、强度减弱,人体褪黑素分泌量相对增加,使得生物节律出现异常,脑部化学成分出现改变,影响到有着“人体快乐物质”之称的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此同时,与春夏季相比,秋冬季多了几分萧瑟和肃杀气氛,人们更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消极等不良情绪。此外,不少人在秋冬季都减少了户外活动,这也会增加人们出现抑郁的可能。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其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
“最近工作压力好大,经常失眠。”“和爱人吵架了,心情好烦。”“孩子出国读书了,干什么事都觉得无趣。”……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出现情绪低落,一些人按照网上的抑郁自测量表,进行自我打分,纷纷认为自己中招了。
“情绪低落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的诊断是有医学标准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诊断过程,并不能依据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量表筛查来决定。”汤臻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受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其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乐趣丧失、兴趣减退。此外,抑郁症的表现还有疲劳、睡眠质量不高、食欲不振、大脑反应迟钝、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想死之念等。出现4条以上症状的人,才符合抑郁症诊断的症状学标准。同时,以上症状需持续2周以上,才能达到抑郁症诊断的病程标准。此外,抑郁症的诊断还要看其是否影响到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是否符合“严重程度标准”。
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谨防其盯上老人、孩子
今年读高二的小杨近半年来经常坐立不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显著下降。平时在家,他总是沉迷游戏,不爱与人交流,常常因为小事就和父母发脾气。经市广济医院医生诊断,小杨出现了抑郁症倾向。经过2个多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小杨的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他正在接受巩固期治疗,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汤臻介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抑郁症的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全国有几千万名抑郁症患者。其中,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而近几年,抑郁症更是有着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约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抑郁情绪,一些青少年甚至出现了自我伤害行为。除了为这些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外,汤臻认为,如何预防、及时发现青少年患上抑郁症也至关重要。为此,她建议家长平时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多与孩子交流,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长时间无法自我排解的负面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除了青少年群体,在老年人群体中,抑郁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汤臻表示,老年人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往往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她表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身体健康的丧失,孩子成家、亲友离世导致的亲密关系的丧失,都会给老年人带来无助感。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老年人或多或少地会想到死亡问题,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的原因。
得了抑郁症不要慌
轻度患者可自我调节
目前,临床上针对抑郁症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3大疗法。而对于一些有轻度抑郁情绪的市民,汤臻建议可以通过跑步、快走等有氧运动方式来自我调节,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缓解抑郁情绪。通常,运动的频率为每周四次以上,每次40-50分钟。此外,市民在平衡工作、学习、家庭之余,也不要忽视个人生活,多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爱好来自我释放、自我解压。(记者 李静 实习生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