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北京时间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并与之形成“一”字在轨运行构型。
作为此次任务的轨道计算备份中心与陆基测控网调度管理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任务全过程提供关键测控支持。
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飞行控制大厅硕大的电子屏幕上,一条条代表火箭飞行状态的曲线随着火箭的飞行而实时变化着。
“陵水,发现目标!”“三亚,跟踪正常!”各测控站点内,指挥调度口令此起彼伏,火箭与实验舱的遥测数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飞行控制大厅。
火箭飞行约8分钟后,大屏实时画面与遥测数据同时显示舱箭分离,轨道计算岗位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很快,实验舱初始轨道与分离点参数便计算完成,相关数据同步传送至北京中心并实现比对,为判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空间站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后,由于组合体在轨构型多变,飞行姿态模式也将随之反复切换,其中就包括三轴稳定对地定向飞行姿态、惯性系飞行姿态、轨道系正向飞行姿态和重力梯度稳定飞行姿态等等,对地面测控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杨永安说,“在任务准备过程中,我们深入分析任务关键技术和过程,全面掌握风险因素,扎实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任务风险可控。”
同时,地面测控系统还将经受组合体目标数量多、实验舱转位操作复杂等考验。在空间站建造过程中,西安中心将组织地面测控设备严格按照飞行器测控计划进行目标跟踪和点频切换,并综合利用中继星和国内地面连续测控区接力跟踪的方式,实现连续测控覆盖。
进入下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密度将持续保持超高密度。为此西安中心打破以往试验任务由技术总师牵头的单一模式,积极推行指挥线、技术线“双线”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任务组织模式、深化岗位融合,有力推动高密度发射测控任务高质、高效开展。
在空间站后续建造过程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持续组织各测控站点,为开展后续工作提供稳定测控支持。(吕炳宏 记者 付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