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消费市场保持恢复向好的态势,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强劲。记者从省消保委获悉,全省消保委系统上半年共计受理投诉维权诉求126928件,投诉数据同比下降17.8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09亿元。

从投诉热点来看,一是预付式消费顽疾难除。教育培训、美容健身以及其他日常消费等领域预付式消费存在商家关门跑路、退款周期长、商家告知不全面等情况,引发消费纠纷。二是演出市场负面舆情不断。主要问题集中在购票难、退票难、网购平台订单异常、票务机制缺乏透明度以及服务质价不符包括场地卫生、设施、安保等方面有待提高。三是餐饮消费关注度居高不下。舆论关注热点包括网红食品卫生、缺斤短两、食品安全以及价格高等问题。四是旅游消费热度与问题并存。旅游旺季出现的酒店涨价、景点与宣传不符、隐形收费项目、网购票务等纠纷以及新兴旅游如研学带来的新问题引发关注。

在演出市场方面,今年以来,各大演唱会排队官宣、音乐节扎堆预售开票,沉寂三年的演出市场再次迎来火热,激起了歌迷们久违的热情。但在繁荣的背后,仍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孙先生3月6日在某App上购买了“2023张韶涵苏州演唱会”的门票两张,内场座位,票价合计2576元人民币。但是后来消费者发现该演唱会场次与考试时间冲突,导致其无法前往演唱会,因距离演唱会开始还有40余天,认为退票不影响其二次销售,故想通过App客服中心退票,但是客服人员表示拒绝退票并称:演出商品具备时效性因此购票成功不支持退换。苏州消费者鞠女士则反映,3月23日通过微信某小程序购买3张演唱会门票。支付后发现,即便扣去服务费,价格仍比显示的票价高出数百元。小程序人员对“支付票价和显示票价对不上”问题,称平台不参与定价,票价均由卖家根据市场情况自行设定,热门演出可能会出现溢价的情况。鞠女士要求退票或者退掉差价,也被平台拒绝。

统计显示,年上半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有关演出市场投诉566件;舆情数据则显示,上半年关于演出市场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34395条。相关投诉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演出票退票难。文体演出类消费情况较为特殊,往往提前数月开始售票,消费者或因误操作、行程冲突等原因无法观看而提前申请退票,平台不予受理退款。“退票难”吐槽之声频上热搜。二是演出购票秩序混乱。观众在官方售票平台“一票难求”,而“黄牛”票源充足,不同场次、不同位置的门票一应俱全。“黄牛”严重扰乱演出票务市场,在各大平台或演出现场随意加价倒卖、甚至售卖假票。三是主办方涉嫌虚假宣传。如演职人员与宣传不符、演出内容擅自变更、歌手表演时长较公布的演出流程时间安排有不同程度“缩水”,观看分区与销售官方宣传不一致。四是观众现场观演体验感差。现场卫生条件差、座位安排不合理、硬件设施老化、现场秩序混乱,如消费者买到“柱子票”,视野被四周的柱子完全阻挡;观众席座位积水、积灰等影响消费者观演体验。

此外消费者出行意愿强烈,旅游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升温也带来众多投诉。省消保委系统今年上半年收到有关旅游消费相关投诉达1363件;舆情数据则显示,上半年关于旅游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70951条。旅游消费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酒店价格高,服务不到位。部分酒店在假期期间价格涨幅过大,擅自退订毁约。与此同时,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等与宣传不符,影响消费体验。二是景区购物问题多,售后难保障。购买特产是外出旅行必备环节,部分景区内部分商品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缺斤短两现象较为严重,因旅游时间短且一般为跨省市流动,消费者寻求售后服务不易。三是购票环节有争议,旅游体验不佳。网购代金券、优惠券兑换难,使用场景时间受限。与此同时,部分景区因人流量大,服务告知不及时,影响旅游体验。

针对相关消费难点和新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建议,要进一步推动文旅消费市场规范。要健全相关领域规定,完善平台机制。一方面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规范演出市场的细则和规定,例如对票务定价、票务平台权利义务、演出现场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另一方面,从规范平台入手,督促平台完善机制,特别是旅游市场擅自取消订单、利用技术手段限制消费者购票等行为,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如全平台下架、建立商家黑名单等,实现监管精细化,用高质量的服务来激发消费活力,推动行业发展。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郭艺 董雯 罗聪懿 周雷 编辑/玉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