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南京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起势有力,供需两端强势复苏,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部分行业和领域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加快回升基础仍需夯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季报”有何亮点?下阶段如何发力?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进行分析解读、展望建言。
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丁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自贸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南京市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GDP、工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指标都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展现了南京经济恢复向好的强大韧性,为全年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开了好头,增添了信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南京积极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科创产业和产业科创双向发力,转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从一季度数据看,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8个百分点,也远远高于全省高新技术投资增长9.9%的平均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势头迅猛,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这些数据都充分反映出南京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定星盘”“压舱石”作用更加明显。
从未来看,南京应继续坚持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努力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版图中占据核心地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带动投资、就业增长
□吴斌东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季度,南京生产、服务、居民消费等各项统计数据出现了疫情以后的恢复性增长。
供给端,新能源等相关高端制造业占比增长迅速,开始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需求端,服务业全面恢复,个人以及升级类消费保持了更快增长;投资端,能够表现企业家信心与预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其中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20.1%,表现出稳中看好的发展特征。
2023年是实现南京“十四五”规划较为关键的一年,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振企业家信心,带动投资与就业的增长,实现南京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南京高校资源密度高与科研机构多等优势,尽快出台能够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执行方案。
南京在长三角区域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黄南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从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及核心城市发布的经济数据看,南京的经济开局良好,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是区域经济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一季度,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上海和杭州2.2和0.6个百分点。与杭州一季度的生产总值差距仅为493亿元左右,与2022年一季度的差距相比大幅缩小。与上海和杭州相比,南京工业、服务业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
二是区域消费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一季度,南京社零总额同比增长6.6%,明显高于上海5.2%和杭州3.2%的增速,在长三角地区的消费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等消费增长更为强劲,显示出南京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产品不断升级的态势。
南京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复苏的基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全面复苏;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重要位置,培育新型消费热点;要充分发挥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更大力度吸引外资,促进内外循环体系的相互促进。同时,要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以及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
提升首位度,强化中心引领作用
□周莉雅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所所长、正高级经济师
一季度,南京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服务业恢复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一系列亮眼数据背后,折射出南京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速。
下阶段,南京可从三个方面强化中心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上增强中心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充分发挥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势,培养创新型企业家。推动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率先在南京转化。
二是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大门户,在高能级对外开放上增强中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引领作用,建设南京空港等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旅游会展、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上增强中心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南京人口集聚能力。在保持民生投入基础上,更多从小切口提升群众获得感。
记者朱凯 黄琳燕
通讯员 宁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