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烈士陵园,69岁的郇达富一瘸一拐、走走停停,他一会儿拎着水桶,拿出抹布,轻轻擦拭烈士墓碑,一会儿又俯下身子捡拾落叶、垃圾,这样的动作他已重复了33年。“我会在这里一直守下去!”面对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郇达富说。

△郇达富在烈士陵园

48名指战员长眠滨海八滩


(资料图片)

虽然守墓33年,但面对八滩王桥战斗牺牲的烈士墓碑时,郇达富仍很感动,他熟记每一位烈士的名字,嘴里念叨着:“今年是盐城市滨海县著名的八滩王桥战斗胜利80周年,你们安息吧。”

1943年3月,日伪军对盐阜地区进行第二次残酷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部署,师参谋长洪学智、二十四团长谢振华指挥,与敌人在滨海八滩王桥地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资料显示,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中队长山本及以下日军百余人,生俘伪军200多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机枪3挺、步枪250余支,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保证了八滩地区的新生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战我军有48名指战员为抗日捐躯,长眠在滨海八滩的土地上。

村干部辞职自愿为烈士守墓

1990年2月,八滩镇党委找到时任八滩村一组村民组长的郇达富,想让他到烈士陵园任管理员,征求他的意见。“王桥战斗中有48名烈士,他们牺牲时很年轻,副营长王光汉牺牲时才23岁。为他们做点事情是应该的。”郇达富辞去村里职务,全身心投入陵园建管工作。

“刚到烈士陵园时,场地空落落的。”郇学富与园长为了绿化美化陵园环境,找到镇里请求支持,买来250多棵水杉、雪松、宝塔松、针叶松和黄杨球等;陵园人手少,他请求镇领导发动机关干部,利用党员活动日来陵园开展义务劳动,开挖树塘。当年遇到大旱,沟河干涸,郇达富和妻子一起到500多米外抬水浇树,直到这些树全部成活。

2010年3月,根据盐城市统一部署,滨海县实施“慰烈工程”,县里决定在王桥烈士陵园的基础上维修扩建,占地面积由9亩扩建到15亩,将全县散葬烈士墓全部安葬到王桥烈士陵园,对无名烈士、外籍烈士和以其名字命名的乡镇、村(社区)的烈士全部迁移到王桥烈士陵园集中安葬。改扩建后,将原来的八滩王桥烈士陵园更名为“八滩烈士陵园 ”。

帮12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没有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陵园实施改扩建需要向12户农征地,难度非常大,郇达富向被征地村民宣传。因小时候患病右腿落下病根,郇达富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坚持一户一户到征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靠真诚打动农户,确保工程如期开工。

郇达富还参与制定陵园扩建方案。“在陵园正门道路新铺设宽敞的水泥路面,在道路两旁栽植清一色的意杨树。”为了再现当年新四军指战员在王桥战斗中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他协调人力物力,在陵园东侧新建新四军指战员冲锋陷阵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当年我军将士与日寇英勇激战的场面。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八滩烈士陵园焕然一新,成为滨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守墓不忘寻亲。当年八滩王桥战斗结束后,48位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遗体被就地掩埋,安葬在王桥烈士陵园。“烈士牺牲时年纪尚小,他们的亲人难以找寻,烈士的父母带着未了的心愿相继离开了人世。”郇达富与园长一起,发起为王桥战斗牺牲的烈士寻亲活动,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目前已为李记明等12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我会在这里一直守下去!”

目前,八滩烈士陵园里除了王桥战斗牺牲的48位烈士,目前又陆续迁进了152位烈士,工作量比以前大了很多。“他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办法,清理地面、草坪上的垃圾和纪念碑(塔)的污渍。”烈士陵园负责人周万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前来祭扫,老郇总是尽其所能,为红色文化教育、国防教育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除了日常管理,郇达富还为前来祭扫的单位和群众提供活动安排和讲解,精心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守这么多年。郇达富总是说:“与烈士们的英雄壮举相比,我苦点累点、奉献一点,不算什么!”

“33年来,八滩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自开放以来,前来瞻仰者达150万人次。”八滩村党委副书记邱士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作为一名“守陵人”,老郇守护的不仅是烈士陵园,更是那些不能忘却的英烈故事。

在八滩镇提起郇达富,大家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2022年他获评“滨海好人”。“我跟老伴商量过了,这辈子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一直守护下去,跟烈士们做个伴,陪他们说说话,不让他们寂寞。很多家人已联系不上了,就是有亲人在,也找不到他们,那我就是烈士的亲人……”

通讯员 金力 魏为 陈曙光 刘朔池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