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枫桥经验”是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淮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治本抓源、共建共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防控体系,聚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淮安样本”,确保风险不外溢、矛盾不上行,努力将市域打造成为各类矛盾风险的终结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环境。
治本抓源,建立完善社会矛盾风险源头治理体系。强化“防范关口前移、治理重心下沉”,抓好决策稳评防范风险,建立淮安稳评“1+5”制度体系,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稳评项目780余个;规范执法司法化解风险,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使用规范,组建120人市级执法司法监督评议团;深化基层治理促进善治,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常态化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进村(社区)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全面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推广四方共治、小区议事厅等经验做法,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有效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共建共治,建立完善社会矛盾风险协同治理体系。牢固树立“矛盾化解没有局外人”的共治理念,健全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政法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调解格局。建优多元解纷阵地,实施社会治理阵地升级改造计划,实体化运行市、县、镇、村1683个非诉讼服务中心(站点),将矛盾化解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完善诉调、公调、检调、访调等多调对接机制,壮大多元解纷力量,培育建立3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广泛吸纳“五老”人员、道德模范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全市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3792名,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96个,实现镇街全覆盖。
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社会矛盾风险化解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全流程闭环处置链条,深化排查过滤风险,聚焦重点群体重点矛盾,充分发动网格员、调解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开展专项排查行动,摸清并消除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常态研判风险,建立涉稳风险联合研判“6+X”机制,推动重大涉稳风险及时交办处置;包案攻坚化解风险,创新开展党政领导“一线三包”活动,由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包案化解攻坚,2022年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开展“一线三包”活动1442场次。
科技赋能,建立完善社会矛盾风险智慧治理体系。注重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困,在“i淮安”APP上开发“随手拍”功能,引导群众通过手机上报身边各类矛盾隐患,表达诉求;推广“一码解纷”智慧调解平台,实现1896个解纷组织、4058名解纷人员、适宜诉前调解案件三个100%引入;优化全国首创的阳光信访服务平台,推动信访事项规范登记、及时受理、依法办理,开发“码上议”协商议事平台,实现县镇村全覆盖,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万余个。
创新引领,建立社会矛盾风险化解典型培育体系。坚持用创新的办法化解矛盾,在教育培训行业试点推行“双审双评”涉众风险防控机制,研发建设“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监管平台”,创新实施“行政争议纾解”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共纾解66件涉诉行政争议,获评江苏省法治政府示范项目;成立全省首家“根治欠薪联动工作站”,构建涉农民工欠薪纠纷监督、调解、诉讼、执行等“一站式”处置模式,高效处置化解30多批次欠薪纠纷,累计为1500余名农民工及时足额追回欠薪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