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候鸟应时而归,飞越绿水青山,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态画卷。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央视特别报道《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第二季直播团队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黄海野鹿荡,探秘候鸟迁飞途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美景。据悉,此次直播活动聚焦大丰时长近30分钟,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线上直播,全网置顶推送。
野鹿荡有多“野”“天空之镜”麋鹿欢跑
大丰野鹿荡地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中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紧邻盐城市大丰区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1300亩天然水面以及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野生芦苇荡。进入春天,这里是数以万计的候鸟们应时而归、飞越万水千山前往栖息的“自然天堂”。
野鹿荡和周边更大范围的麋鹿野放区,平时人迹罕至。光秃秃的淤泥滩看似一片“荒地”,实则深藏着大量底栖类生物,候鸟群不约而至、叽叽喳喳,享受起大自然馈赠的美食,也唤醒起了南黄海湿地的清晨。
广袤湿地春潮涌动 近万候鸟嬉戏歇脚
这片广袤的湿地滩涂,撑起了南来北往的万千生命。这里自由栖息着麋鹿、丹顶鹤、牙獐等珍稀动物,蓬勃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这里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以上百种、数量超过千万只的迁徙水鸟提供了优良的停歇地。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主任刘彬介绍:“春天和秋天两个季节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这个时候能看到鸟类的迁徙,还有一些珍稀的独特鸟类,比如说黑嘴鸥,还有黑脸琵鹭等。大丰这个沿海滩涂,比较适合一些鸟类的停歇和栖息,我们每年在春天迁徙季节,能看到十几万只鸟在滩涂上面。”
呦呦鹿鸣伴候鸟 灿烂星河迎春光
鸟类,作为人类的亲密朋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鸟护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截至目前,麋鹿保护区监测到鸟类284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6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2种。近年来又陆续记录到彩鹮、丑鸭等珍稀鸟类,不断刷新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新纪录。
4800根木桩打造候鸟的“宾客公寓”
在野鹿荡栖息的多为鹤、鹳等大型鸟类。为了让大型候鸟更好地栖息,野鹿荡专门辟出800亩的浅水滩,水面高度保持在40-60公分。大型候鸟可以站在水里捕食小鱼。野鹿荡还人工架设了4800根木桩,供这些候鸟夜间栖息。
候鸟们藏在茂密的芦苇荡中躲过严寒,靠着鱼翔浅底的浅滩避开饥饿。因为生态条件的持续改善,这里成为迁徙候鸟最理想的越冬地之一,越来越多的候鸟变成了“留鸟”。
好生态带来新亮点暗夜星空全年观星240余天
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展现出野鹿荡独特的美。这里是世界暗夜星空保护地,是中国继西藏阿里、那曲之后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也是中国沿海地区从南到北第一个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区域内空气质量特别清新,云层高度一般在3000-800米,与许多候鸟的飞行高度一致。野鹿荡不仅提供了暗夜星空的观赏区,也给候鸟提供了很好的飞行环境。
野鹿荡区域内没有光污染,平均每年可观察星空240余天,夏夜银河、冬季猎户星座清晰可见,伸手可触。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有这样一片野鹿荡、这样一片暗夜星空保护地,于人于鸟,都是一种幸运。
助力重要科学项目地球自转时间观测站落户大丰
在野鹿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首个地球自转时间(大丰)观测站建成,加入国家授时中心地球自转观测网络。该观测站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投资建设,通过观测恒星相对于地球的不同点位信息,可以判定准确的世界时时刻。
在这场直播过程中,“蓝天精灵”带给大家超多惊喜,不少网友刷屏留言反响热烈,可谓是“人与鸟的双向奔赴”。
(来源:大丰区融媒体中心/单培泉 杨萌 张汐 丁旺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