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汽集团宣布,拟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后者因主攻氢燃料电池而获得市场广泛关注。由此,这一交易成为传统车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最新案例。与此同时,长城汽车、比亚迪等车企的分拆计划也在推进中。
虽然捷氢科技2020年度净利润约为-0.93亿元,截至2020年末净资产约为4.32亿元。与上汽集团庞大的资产体系和利润格局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可一旦分拆上市,就有望迅速获得大笔融资,对加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核心技术的投入很有帮助。如果能在研发方面取得突破,那么,很有可能就能诞生出一个新的小巨人企业。而这也是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希望看到的现象和结果。
事实上,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大背景下,大型企业集团也要更加具有专业化、市场化意识,而不要总是抓着“大而全”“全产业链”等传统思维。即便是“大而全”“全产业链”,也必须是在大的框架内,在企业的产业体系范畴内,而不是一家企业甚至一家上市公司包打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企业一个非常传统的做法,就是总想着在一个上市公司内把企业的所有资产都装入进去,以把上市公司做大规模、做多市值。从表面看,确实如此,注入的资产越多,上市公司的体量也越大,销售规模等也越来越大,继而带动市值增加。但是,效益和竞争力却未必提高。因为,在这样的上市公司中,必然是良莠不齐,有的业务板块效益很好,有的业务板块效益不好,有的有良好的技术水准,有的则完全是低技术水平。结果,把好的业务板块也拖死了。
如果能够用分拆新业务、尤其是具有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业务,单独上市的话,可能起步时规模不大,效益也不会很明显,市值更是达不到企业的期望。但是,一旦通过上市,获得了资金支持,就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方面,能够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档次提升,那么,新业务就会快速提升,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并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成为小巨人企业。一家大型企业,如果有多家这样的小巨人企业,那这家企业的实力就会大大提升。即便传统业务板块效益不怎么好,也不会拖累其他业务,必要时,可以将效益差、没有竞争力的传统业务剥离。
很显然,这样的操作方式,不只是适应传统汽车企业,其他行业和企业也完全适应,关键就看企业经营者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和思维,是否真正愿意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因为,即便这些被分拆出去的业务,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规模甚至超过了母体,这说明分拆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果不进行分拆,可能新业务就永远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做不出什么名堂。新业务的创新发展、技术提升、产品研发等,都会被母体的传统思维压制住。放手,才能让新业务越做越好。
这也意味着,如果大型企业都能够把新业务分拆出来,能够独立上市的独立上市,不能独立上市的独立经营,而不要强行将这些业务和资产注入到已有的上市公司之中,与传统的、已经没有竞争力的业务搅和在一起,那么,很有可能的景象是,大企业的母体中,诞生了一批小巨人企业,甚至诞生出巨人企业,那么,整个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型企业不愿将优势业务分拆出来独立上市或经营,最主要的一个考量就是税收,是想通过与母体紧紧绑在一起,减少销售,减轻税负,最终的结果,就是压制了新业务的发展,也压制了整个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方面是否应当对相关的政策进行研究和重新设计,特别是税收政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项目扶持政策等,能够鼓励企业分拆新业务、优势业务独立上市或经营,以便于这些新业务、优势业务能够尽快做大做强做优。一旦以这样的方式做起来的企业,可以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分拆新业务。
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决不是每家企业独立打造,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共同构造。只有每家企业都能在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能够在专业化方面有质的提升,那么,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就会越来越全。更重要的,技术提升了,产品优质了,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价值水准会越来越高,又能打造出更好的价值链,最终构建出真正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 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