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Taper(缩减购债)终于来了。

在经过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从11月晚些时候开始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Taper),并视情况调整资产购买速度。美联储同时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25%之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释放鸽派信号,他对通胀回落、充分就业的预期都比较乐观,还强调现在不是加息的时候。

那么,美联储缩债背后是什么原因?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何影响,专家对此怎么看?

美联储正式官宣缩债

何为Taper?首先要解释的是QE,QE指美联储通过购买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疫情冲击让美联储2020年再次开启大规模QE操作,甚至在当年3月祭出“无限量”QE。Taper是伴随着QE之后的美联储货币政策重要环节,其原意为“逐渐变窄”,目前美联储启动Taper是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规模,逐步退出QE。

美联储购买了多少债券?

在2020年3月疫情爆发市场动荡之际,美联储官员宣布将购买20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5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开始,这一计划是为了帮助维持市场的流动性。2020年12月,官员们表示,该行将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证券,直到经济复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2020年3月初到2021年10月底,美联储将其持有的资产价值从4.2万亿美元提高到8.6万亿美元。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11月FOMC决议公布,正如市场预期,决议官宣将于11月开启缩债,每月减少150亿美元的购债。此外,决议还宣布不加息,维持政策利率在0%-0.25%不变。

美联储FOMC决议还指出,将于12月加快缩债步伐;准备在必要时调整缩减购债规模的步伐。决议宣布,将每月国债和MBS购买量分别调整至700亿和350亿美元。通胀方面,决议指出,通胀上升的原因预计是暂时的。经济复苏方面,决议指出,经济前景面临持续风险。复苏路径继续取决于疫情发展,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正在复苏。

为何缩减计划

“放水”虽然刺激了经济,但副作用也很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美联储启动Taper主要是为了减少“放水”力度。

美联储应对衰退的通常方法是降低银行间隔夜贷款的利率,这使得银行能够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便宜的贷款,从而刺激经济活动。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意识到将利率几乎降至零还不够。因此,美联储开始购买债券,希望通过一项名为量化宽松的计划,压低通常不受其控制的长期利率。

美联储以前虽然也做过,但从未如此大规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六年中,美联储购买了超过3.5万亿美元的债券。当时其他央行也有类似的计划,包括日本银行、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从未停止过金融危机后开始的债券购买,并在2020年春季疫情爆发后加大了购买力度。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的缩减计划?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通货膨胀是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显而易见的风险,随着供应链紧张、圣诞购物季的来临,显得尤为突出。三季度美国GDP增速只有2%,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7%,是否加息要看美国四季度经济走势,若仍处于不景气状态,美联储加息步伐肯定有所延缓。从一系列经济信号看,美联储收紧QE应对通货膨胀风险,以及退出经济刺激的信号是比较明显的。

专家: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美联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趋弱,国内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仍将“以我为主”。中美经济周期几乎完全错位,国内货币政策也一直强调“以我为主”,因此影响程度有限。但美联储Taper路径清晰化后,为国内央行提供了观察资本市场反应,进行下一步动作的时间窗口。预计四季度国内货币政策边际向宽的可能性仍偏大,但宽松的时间节点仍需视国内经济走势和通胀等因素而定。

加之当前中美经济修复节奏、物价走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取向带来实质性影响。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四季度国内货币政策边际向宽的大方向比较确定,不会受到美联储启动“收水”进程的掣肘。

关于对股市的影响?刘春生分析,Taper提高了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可能不利于美股的上涨;对于A股市场,近几年A股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对A股影响有限。债市方面,Taper的到来会给近期上涨的债市泼一盆冷水,利率高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未来债市或会走弱。

中国央行要作何应对?

事实上,外围因素也不必然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在上轮联储加息的过程中,央行也有过降息降准的先例。央行选择更多还是出于对国内基本面的考虑。而人民币汇率的平稳将赋予央行更高的独立性,为货币政策可能的进一步宽松提供了有利局面。

温彬表示,从经验上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也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但我国经济基础较牢,货币政策独立性更强,主要考量因素是国内经济形势、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等。目前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独立性、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要提升前瞻性,预计央行会运用综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维护好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