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转型之路已经越来越清晰。2022年“新年第一会”之后,全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吹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冲锋号。


(资料图片)

这一年间,全市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抢抓数字经济赛道,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36万亿元,同比增长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5%,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如今,苏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元年”“成绩单”,产业长板拉得更长、规模做得更大、竞争力提得更优,产业能级加速跃升,踏上了集群优势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产业与科技融合得更紧

从体量庞大到创新集聚是苏州产业由大到强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022年1月5日,苏州发布了《苏州发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二十条指导意见》。作为202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的“一号文件”,其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苏州将动态投入超100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和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用来专门推动发展创新集群,将苏州打造为“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一年来,全市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和25个重点细分领域,全面推进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是苏州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结晶。2022年,全市新增9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12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占全省18.8%、28.8%。1017家企业入围2022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示名单,7家企业产品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已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基础,2022年产业规模达12819.7亿元,从业人员近一百万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较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拥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子三个千亿级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跃居我国第一方阵,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稳步推进。

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是苏州的传统优势项目,2022年产业规模达13777.4亿元,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善的制造体系,拥有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车联网、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和新能源等千亿级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崛起,电梯产业跻身全国前列。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焦点赛道,2022年产业规模达2188亿元,在医药政策改革、海外人才回流、金融资本助力等多方加持下,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加速扩张,研发创新实力持续增强。拥有高端医疗器械一个千亿级产业,创新药物产业位于全国前列,生物药医药产业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先进材料产业加速壮大。先进材料产业是苏州又一个万亿级产业,2022年产业规模达10800亿元,拥有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苏州市正加大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精准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市域一体化与集群融合相得益彰

在产业集聚阶段,主要依靠成本优势、招商引资、重复建设、同构竞争,市域统筹发展只能是低水平的,很难形成各大板块的协同发展,也难以实现市域范围内科学的产业分工。

产业创新集群不可能在一个分割的、碎片化的空间中形成。为了有效地促进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苏州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十大板块大力发展各具优势的产业创新集群,通过空间重构,实现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

张家港市聚力构建以新能源、特色半导体、智能高端装备三大产业为引领的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成功获批创建全省县(市)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常熟市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加快工业用地结构调整,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资源;太仓市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平台着力推动航空航天、新材料、创新药物及器械等产业发展;昆山市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意见》;吴江区聚焦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累计培育世界500强2家、上市企业8家;吴中区着力打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检验检测认证三大产业创新集群;相城区召开多次行业大会,重点推动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三大创新集群发展;姑苏区通过实施“百强千企”培育、创新人才集聚等“六大行动”,推动数字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两大重点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加快“一区两中心”建设,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虎丘区召开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加快形成“东纳米、西光子”的产业发展格局。

工业向沿江布局,创新在城区突破。苏州加快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紧密合作,更加突出协同发展,产业布局趋于完善。

先进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更加亲密无间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交叉融合,新兴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苏州在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过程中,不断探索服务业支撑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传统的劳动力管理正在被数字化重新定义,新业态新模式新经验推动着苏州服务走向世界。

盖雅工场联合创始人、CEO章新波目前在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管理全球上千家跨国企业的员工。盖雅工场目前服务1700多家客户,分别分布于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管理服务如此庞大的人员体系,背后是一套精准的大数据算法在支撑,劳动力管理人员也在复杂场景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先进管理经验,把中国优秀劳动力管理经验输出到海外。

作为全国首批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集聚400多家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超6800人,为全球企业提供招聘、测评、咨询、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年营收超400亿元。

目前,苏州已经出台了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聚焦数字赋能型、知识驱动型、消费导向型三大新兴服务业重点方向。其中,知识驱动型将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商务中介服务、设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低碳服务等6个细分领域。为此,苏州制定形成了16条扶持政策,从人才、总部、载体等多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预计2023年全市扶持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超过6亿元,至2025年,全市扶持资金总额超过25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组建苏州创新投资集团,设立200亿元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科贷通”为全市1886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87.05亿元,其中属于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占比超70%。累计为11742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643.40亿元。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共为超6.5万家企业解决超1.1万亿元融资,超4.8万家企业获得超1625亿元“首贷”资金。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业营收超20亿元,服务机构超1600家,位居全省第一。

2023年2月3日《苏州日报》A01版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

编辑:小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