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苏州疫情态势总体趋稳,医疗和重症救治保障进一步提升,已平稳渡过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


(相关资料图)

目前,我市发病和救治情况如何?

根据全国疫情发展态势和我市具体情况,经专家组综合研判,苏州当前感染高峰已过,全市发热患者日诊疗量、全市“120”急救车出车次数、全市急诊救治诊疗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新增入院和出院患者趋于平衡,医疗机构诊疗秩序趋于平稳,择期手术已正常收治,统筹做好各类疾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目前,我市优势流行毒株仍以BA.5.2和BF.7为主,尚未发现XBB、BQ.1等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苏州有哪些举措?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苏州全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一是构建“十五分钟发热服务圈”,方便市民就近诊疗。

建设“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发热诊疗站”三级发热诊疗体系,全市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发热诊疗站分别建立117个、138个、1058个,全市实现了60%以上的发热患者在社区就诊。

二是加强急救能力,让急重病患者快速就诊。

加强全市急救能力,200多名急救调度员志愿者经培训后上岗,调度席位从24个增加到75个,全力保障“120”急救电话打得进、有人接。600多名医护人员、1500多名驾驶员支援院前急救工作,确保全市419辆救护车全部投入使用。设立涉疫用车专线,有效补充转运力量。

三是统筹医疗资源,提升重症救治能力。

按照“全市一家医院”模式,统一调度救治床位、医护力量、医疗设备、紧缺药品。80家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应开尽开、能扩则扩,开设急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小时运行。全市ICU床位数从1472张扩充至3721张。由12个专业149名专家组成的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巡回指导,对全市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实行统筹调剂,全力提升重症救治能力。紧急采购储备一批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及阿兹夫定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在保障二级以上医院急救用药的基础上,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投放,重点保障养老院、护理院的药品需求。

四是县域救治一体化,物资用品配备到位。

由县级医院牵头,与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结对帮扶紧密联络体系,救治药品、抗原检测试剂、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等配备到位。

对于老年人、严重基础疾病等重点人群,在防治方面有哪些措施?

截至目前,全市动态排摸65周岁以上老年人、血透患者、肿瘤等重点人群166万余人。根据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共划分三类人群:重点人群(红色)21.9万人、次重点人群(黄色)41万人、一般人群(绿色)103.8万人。我市依托家庭医生团队,为三类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监测、用药指导、协助就医等健康服务。重点人群具体信息已导入市急救中心120调度系统,169家养老机构已纳入区域医疗机构救治协作体系。

为防轻症转为重症,助力重点人群康复,苏州推进“医院-社区-家庭”氧疗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立氧疗服务点584个,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此外,我市按服务人口总数的1%左右,为基层配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对重点人群进行日常健康监测。

部分“阳康”患者仍感觉不适,该怎么办?

部分“阳康”患者仍感觉不适,因个体差异较大,需进行个性化康养诊疗。苏州是吴门医派发源地,在传染病防治和康复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全市目前开设中医新冠康养门诊133家,可通过中药汤剂、复元茶饮方、中医适宜技术等手段,进行调理,促进身体全面康复。此外,市立医院等医疗机构还开设针对“阳康”患者的专项体检,可通过针对性检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春节即将到来,市民出行和返乡如何加强防护?

春节临近,市民出行、返乡过年期间要加强个人防护: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情况,做好出行计划,做好防护物资和防疫药品的准备,减少感染风险;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正在感染或感染后还没有康复的人群,不建议远途旅行劳顿,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应尽量不安排远行;

出行途中:尤其是候机候车、乘坐飞机、火车以及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加强个人卫生;

到达目的地后: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家人身体状况。

倡导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非必要不外出探亲、不带病出行。倡导探亲访友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倡导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尽快加强接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