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何找到符合当地情况、群众能够接受、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临泉县各乡镇、街道通过创新思维,大胆试、大胆闯,探索出“好就业、能发展、齐致富”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滑集镇南杨小庄村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庄。2022年,该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内资源、积极承接项目,三管齐下激活了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了群众就地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目标。
该村以村党组织为主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股民,与中化农业安徽公司合作托管种植了200亩小麦,地还是群众的地,但耕地、化肥、种子、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田间管理由公司规范化操作,小麦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割、统一收购,扣除田间各类支出后,全部为群众收入。由于管理科学、规范,不但小麦增了收,还降低了田间管理成本,一笔帐算下来,不但群众增加了收入,公司还略有盈余,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资料图)
不仅如此,该村还把外出务工群众土地进行集中流转,通过市场化运作,建成红薯基地1220亩,一举解决了地租低、风险大、纠纷多等问题,还增加了210个就业岗位约,人均年收入8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9万元。村里还把沟塘等资源进行登记整合,纳入村级管理,通过统一招租、承包等形式发包,2022年沟塘租赁收入0.69万元,集体建设用地竞拍收入4.5万元,集体耕地及资产租赁收入5.085万元。
在做好土地文章的同时,南杨小庄村还把统一建造的27栋大棚,以出租、入股合营方式与北京百亩商贸有限公司合作运营,带动约180人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11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29.16万元。
土陂乡李楼村则通过引进优质奶牛品种、建立奶源质量追溯体系、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措施,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该村时代牧业公司养殖车间里,自动投料机、挤奶器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每天都有10吨左右的牛奶供应给国内知名奶业企业,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可为当地带来6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
村民李利利是时代牧业公司的第一批职工,经过多年的锻炼,她已从一个农民转变成熟练掌握奶牛饲养技术的产业工人,每个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左右。
据了解,该公司奶牛存栏量940头,每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量在30公斤左右,每天的牛奶能满足4万人一天的牛奶所需,年产值12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50多名群众就业。
公司负责人李洪芳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发展现代化奶牛产业,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通过“公司 农户”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
同样是在土陂乡,李集村则大力发展甜叶菊种植。这个村把甜叶菊种植作为主导方向,聘请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甜叶菊种植技术。据了解,这个村所培育的甜叶菊苗相较于市场上的其他幼苗,适应性更强,含糖量也更高,村里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规模种植,甜叶菊苗长到12到15厘米时,即销售到新疆、甘肃、河南、内蒙古等地,一部分幼苗用于本地移栽。离家近,累不着,在这里务工的群众每天可挣七八十元。
瓦店镇的黄大村把目标放在发展电子元器件组装上。几年前,村里引进了加工各种类型的扬声器的项目,吸纳9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
在操作车间里,高历侠和其他员工一道忙碌着。以前,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收入来源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收益少、负担重。2020年入职后,高历侠逐渐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能够非常熟练地在操作台上缠绕铜丝线。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电子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代加工。目前,电子厂员工有90余人,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大多是附近村子的居民,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
以产业带就业,建在家门口的电子厂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源,而且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让当地群众致富有奔头。
瓦店镇吴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千亩蔬菜种植基地,专门种植广东菜臺,产品全部外销。
吴庄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土地连片,非常适合发展规模种植。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运输和储存蔬菜成了一大难题,急需建设一座冷库。瓦店镇政府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帮助协调土地流转、变更土地性质等事宜,申请了冷库建设补贴,并拓宽了运输道路,方便运输车辆进出。目前,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冷库投入使用,可储存千余吨农产品,为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坚强保障。
产业兴方能群众富,群众富方能万家安。临泉县通过多方努力,致力在推进产业振兴方面不断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找准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契合点,产业兴旺正带动乡村振兴一路向前。(赵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