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01
【资料图】
我国长距离输氢技术获突破
4月16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
用现有天然气管道
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
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
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近期,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
掺氢管道示范平台现场
正在进行天然气管道输氢加压和测试
天然气掺氢技术是将氢气
以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之中
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
目前,这条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
已逐步达到24%
经过了100天的测试运行
这条397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线
整体运行安全稳定
截止到2022年底
我国油气管道的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
以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
当掺氢比达到20%时
可运输1000多万吨氢气
约合5600多亿度绿电
氢气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02
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
近日,随着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建设的
氢储能综合运用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固态氢能发电并网
率先在广州、昆明同时实现
为了促进云南丰富的风、光新能源消纳
云南电网公司于2019年立项
开展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氢储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
及装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历时4年攻克多项关键技术
建成国内首个集液态、固态储氢于一体的
制、储、用氢能综合示范基地
固态氢能开发项目解决了在常温条件下
以固态形式存储氢气的技术瓶颈
氢储能综合运用示范工程的意义在于
让氢气在低压常温状态下把能源储存起来
即使光伏发出的电量有波动
也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
目前,昆明整个项目存储的165公斤氢能
在用电高峰时可持续稳定出力23小时、
发供电2300千瓦时
03
我国首个飞轮储能复合调频项目投运
4月4日
国内首个飞轮+锂电池储能复合调频项目——
中国华电朔州热电复合调频项目正式投运
项目由中国能建设计
填补了国内飞轮与电化学复合储能领域的空白
飞轮装置单个容量为500千瓦
主要利用真空磁悬浮条件下
飞轮转子的高速旋转
来实现电能与动能之间的转换
整个项目由4台全球单体容量最大、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轮装置
和10组锂电池组成复合储能系统
与现有两台火电机组联合为电网提供调频服务
可有效满足电网对储能调频的
大容量、高频次需求
飞轮储能复合调频系统
可以有效平衡火电机组发电
和电网调度需求用电之间的电量差
项目投运后
可以缓解机组损耗和能源消耗
每年预计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1吨、
氮氧化物25.4吨、二氧化碳22万吨
04
国内首台220马力履带拖拉机成功下线
近日,国内首台220马力履带拖拉机——
东方红CH2202拖拉机
在国机集团成功下线
该款拖拉机下线后
将进行全面的整机性能试验
及田间可靠性试验
该款拖拉机的出现
将有力改变大马力履带拖拉机领域
依靠进口的局面
让国产拖拉机在持续推进大马力
智能化高端化自主化上
又迈出坚实一步
05
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
3月31日
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制的
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
在长春完成首次悬浮运行
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
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此次悬浮运行对超导磁体、
直线同步牵引、感应供电
及低温制冷等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的
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
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
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也为推动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
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高温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
由车辆、轨道、牵引供电、运行通信等构成
适用于高速、超高速和低真空管道等运用场景
未来速度可达时速600公里以上
具有高速、安全、绿色、智能、舒适
及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
海
06
国产全球最大吨位豪华客滚船启航
4月14日
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
为意大利一航运公司建造的
2500客/3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
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启航
这艘船的排水量约超过70000总吨
是目前建成的全球最大吨位的豪华客滚船
该船长237米,型宽33米
服务航速约23.5节
共有13层甲板,533间客房
能搭载2500名乘客和近800辆汽车
内装媲美豪华邮轮
相当于一座“漂浮在海上的五星级酒店”
值得注意的是
这艘豪华客滚船的内装方面
已实现了从设计、制造、安装
全过程的100%国产化
07
全球最大241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正式交付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
江南造船联合中船贸易
为交银租赁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
建造的全球最大24100TEU级
超大型集装箱船正式交付
该船舶总长399.99米
型宽61.5米,型深33.2米
入级DNV船级社
船甲板面积接近4个标准足球场
最大堆箱层数可达25层
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
可装载24116个集装箱
是目前全球装箱量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型
该船还配备混合式脱硫装置
采用全新绿色环保、高效节能
与安全等设计
其小球鼻艏方案、
大直径螺旋桨和节能导管等装置
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船舶
快速、节油性能
08
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3月19日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
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
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
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其正式开钻标志着
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
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
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二氧化碳封存回注
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
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
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
陆上或海底咸水层
是国际公认的促进碳减排措施
我国这口回注井投产后
所在区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在开采油气过程中
产生的二氧化碳将被采集
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
预计高峰阶段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
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
天
09
新一代载人火箭八通蓄压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近日,国内首件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八通蓄压器
成功通过冷冲击试验和1.4兆帕液压试验
标志着航天科技一院211厂
已成功突破和掌握
八通蓄压器研制的关键技术
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八通蓄压器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长征十号”芯一级
拟在5米箭径内布局7台发动机
八通蓄压器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通用芯一级氧输送系统的关键部件
结构新、直径大、焊缝密集、服役工况恶劣
在我国运载火箭上是首次使用
历经两年
航天一院211厂与航天一院一部二室
对该产品结构和总体研制技术方案
进行了系统优化论证
全面应用了以上下球体充液拉伸成形、
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无支撑悬空焊等
为代表的先进自动制造技术
大幅提高产品的总体焊接质量与性能
10
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试运行
日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
联合航天科技承建的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主体建设已经完成
正在开展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
部分装置已经在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
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就是在地球上建设一个
与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地面空间站”
相当于把空间站“搬”到地球上
“地面空间站”综合环境模拟系统的“火星尘舱”
该装置是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领域的
基础科学研究平台
可为研究空间环境与材料、
器件及生命体的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支撑
对于保障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
突破地面单因素模拟的局限、
全面了解空间环境综合因素
对物质的作用和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
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
在这里就可以完成
届时,科学家们开展空间实验
将不再“难于登天”
航天员们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和适应月球、
火星等星球的表面环境
11
首次在轨验证!我国空间新能源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近日,由航天科技五院抓总的
中国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再获新成果
其空间高效自由活塞
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
按照试验方案
顺利完成我国首次技术在轨试验
热电转换效率等综合技术指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整机状态
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
是空间新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
采用闭式循环往复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
将热能转换为动能
并通过耦合线性交流发电机
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作为航天器电源系统新技术
斯特林热电转换系统
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质量轻、
启动快、振动小及噪声低等优点
将热能高效转化为电能
能够减少对传统太阳能的依赖
在未来载人月球及深空探测等空间任务中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双机对置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器
在轨试验中
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
热冷端整机全程运行稳定
性能指标超出预期验证目标
其中热电转换效率(同等温比条件下)等
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
在热端加热、冷端散热、热能与机械能
和电能之间的高效转换、机器起振、
谐振、稳定工作等方面均达到非常优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