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是影视剧向文学经典致敬的一次成功之作。”昨天,文艺评论家李京盛在“上海出品”电视剧《人生之路》研讨会上说,“电视剧续写了经典,这样的改编也证明了文学与影视剧之间可以用各自的优势去成就彼此。”的确,该剧作为今年央视综合频道收视率最高的剧集之一,不仅赢得了原著小说读者的点赞,与时代同行的人生故事也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目光。
(相关资料图)
致敬经典,文学和影视双向奔赴
41年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出版,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在这部小说的最后一章,路遥写下了一句:“并非结局。”41年后,“上海出品”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续写了《人生》,也是续写了书中年轻人的命运。该剧总制片人魏巍表示,《人生之路》是对《人生》的一次“续写和改编”,“在这部剧中,我们着力展现高加林、刘巧珍、高双星等一代农村青年寻求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力求给今天的年轻观众以不断直面困难的精神力量”。
事实上,《人生之路》并不是小说《人生》第一次被影视化改编,从1984年吴天明执导的电影《人生》,到2014年杨阳执导的电视剧《人生》,再到这一次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相比前两次的改编,《人生之路》将人物的命运从20世纪80年代延展到新时代,通过人物的成长历程,其中既有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有事业与情感的抉择,角色所呈现的怯懦、退缩,抑或是不甘、勇往直前,与观众产生共鸣。甚至很多观众表示:“还没有看够,他们的故事可以继续拍下去!”
“谁说改编只能有一种样式?”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在研讨会上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都是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不能凝固,凝固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编。”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视剧播出期间,《人生》的图书销量大增,与时代脉络的深度融合,电视剧《人生之路》本身也有望成为新的经典,这也许就是文学和影视双向奔赴的最佳实践。
拍好上海,拍好更广阔祖国山河
除了完成时间线的续写之外,电视剧《人生之路》还拓展了主角高加林的奋斗空间,让这位陕北青年来到上海继续奋斗。
高加林的人生之路走到了上海,上海实际成为那一代青年接受人生挫折的拷打与磨砺后,通过自我奋斗和不懈努力逐渐实现理想的起航地。一直以来,沪产电视剧是上海的文化品牌,“上海出品”的电视剧也非常善于讲好上海的故事,展现上海的城市特质。在《人生之路》中,上海被艺术化地表现为全国各地人才施展人生抱负的城市,同时,高加林们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这一次,《人生之路》不仅拍好了上海,也带火了路遥的老家——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人生之路》的剧组没有让我们失望,我代表清涧县22万群众,向《人生之路》的整个创作团队表示感谢。”清涧县县长贺敬在研讨会上说,“这部剧也成了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人生之路》通过主人公刘巧珍让观众看到了我们陕北婆姨的缩影和代表。”
“《人生之路》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的成功,拓宽了影视剧对文学名著改编的途径。”著名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说。(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