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冲击波仍在持续蔓延,在美国政府的雷霆手段下,美国多家银行宣布倒闭。多种观点认为,此番银行业危机引发震荡,已致使美国金融系统遭受重击,甚至可演变为“雷曼2.0”,引发新一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拜登政府连任也会因此遇到考验。

不断加剧的恐慌情绪也惊动了“股神”巴菲特。当地时间3月19日,彭博社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消息称,为平稳度过银行业危机,过去一周拜登政府曾多次与巴菲特展开沟通,讨论巴菲特是否能以某种方式投资美国地区银行业。据悉,这位亿万富翁在通话中针对当前危机给出了意见和指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政府为何要向“股神”巴菲特求助?如果巴菲特介入银行业危机,他可能如何“救市”?3月21日,潮新闻记者连线多位专家做出解读。

拜登政府紧急求助有据可循

巴菲特出手或提振市场信心

“美联储并非真的对银行危机‘视而不见’,某种角度来说,拜登政府向巴菲特‘求助’是合理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作为联邦储备银行的美联储,并非是个政府单位,而是美国私人性质的中央银行,这种情况下,美国往往会动用资本市场的资源来进行操作、求助。

巴菲特介入银行危机救市是市场行为的体现,“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身就是金融企业,是保险业,自身也有稳定美国金融市场的诉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潮新闻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67年历史,见证了美国经济的兴衰起伏,除了已经投资12年的美国银行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曾向高盛投资了50亿美元,在金融危机期间帮助提振了投资者对高盛的信心。近些年,无论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对处于危机中的银行的长期帮助,还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顶住压力的“救市”行为,都让这家公司充满传奇色彩。

去年,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年会上表示,伯克希尔手头总会保持有大量现金,如果经济危机重演,持有大量现金的伯克希尔或许能跟救市的美联储一样运作。实际来看,这种设想正在成为现实,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报,目前伯克希尔账面上依旧拥有1280亿美元的现金。有媒体指出,这些现金能在关键的节点撬动更多的资源,甚至能左右市场的走向,对市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拥有海量的现金流,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保险业,有很多的浮存金。在美国,现阶段也只有巴菲特有这个资金实力。”盘和林认为,利用“股神”的名气,美国政府可以增强民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通过市场运作将风险化解掉,“巴菲特能够带动其他投资人,给资本市场以信心,如果此次巴菲特重新投资银行股,至少在资本市场层面是对银行资产的一种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荣认为,如果巴菲特同意美国政府的邀请,介入银行危机,可能采用两种“救市”行为:

其一,巴菲特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增持银行股,从情绪增强市场关于银行股的信心,从当前情况来看,巴菲特继续增持或者新增美国的商业银行股票非常有可能。

其二,巴菲特可以向银行注入流动性。“毕竟目前美国银行面临是流动性危机,2008年时,巴菲特就曾采取这个方法来救助‘高盛’。这次巴菲特介入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不过,他会采取什么形式、多大规模介入,还需要更多信息披露。”杨子荣说。

巴菲特提前减持银行股背后:

美国银行业面临系统性问题

早在硅谷银行爆雷两个月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巴菲特已提前“出逃”银行股。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伯克希尔几乎清仓了美国合众银行,并砍掉纽约梅隆银行超一半仓位,此外,对富国银行长达30多年的投资也早已结束。

盘和林认为,巴菲特减持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宏观原因,利率上行阶段,银行生意必然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是基于对银行投资的不好经历,“金融机构的经营相当复杂,巴菲特经历过富国银行爆雷,因此对金融机构领域投资非常谨慎。如果巴菲特此时介入,也会挑选银行系统中问题不大,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避免钱被打水漂。”他认为,短期来看,巴菲特的减持行为可能会打击美国银行业的信心。

巴菲特减持银行股的行为,侧面反映出美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系统性问题——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硅谷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MBS)的账面的损失越来越大,规模已经达到6200亿美元,是创下了历史性的记录,比过去的高点还高10倍。当美联储把利率保持在相对高位时,很容易引发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美股去年已经有比较下行的压力和暴跌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减持银行股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杨子荣说。

在杨子荣看来,美国银行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流动性压力阶段;第二阶段流动性的压力转换为流动性的危机,银行破产或者说股票价格下跌;第三个阶段银行股价跌到具有收购价值的阶段,大量的机构开始抄底收购银行资产,此后,银行业重新复苏反弹。“巴菲特在第二、三阶段介入将会是不错的选择,从目前来看,硅谷银行危机还未演变至第三阶段,他此时出手会不会过早也存疑问。”杨子荣说。

银行危机折射美经济脆弱性

未来可能有更多机构出手救市

为何美国政府不采取措施,帮助已经遭受重击的银行业?杨子荣指出,美国政府一般会采取三种形式应对银行危机:运用前期加息甚至降息等货币政策、通过贴现窗口注入资金以增加银行流动性或者政府救助的形式。

“目前,从货币政策来说,美国通胀仍处于高位,且有一定黏性,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通胀再次反弹,治理成本可能会非常高;同时,由于美联储正在缩表(注:指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新增流动性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不减反增,与缩表政策产生冲突,导致第二种方式只能救急,无法常态化;政府救助则存在道德风险,可能导致众多机构放松或暂停风险管理,造成更大的危害。”杨子荣说,这也是美联储可以救助硅谷银行却选择拒绝的原因。

接连倒闭的银行,及美联储面对银行危机时的“有心无力”,都折射出美国经济的脆弱性。据杨子荣介绍,2008年以来美国进入低通胀和低利率时代,滋生了很多资产泡沫,并助长了高杠杆的投资行为。“两种风险结合,就形成美国经济脆弱性的问题。因为美国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和投资行为模式,都是在低利率模式环境下形成的,大家都没有预料到,美国经济迎来了40年来的高通胀,迫使2022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急转向,加息幅度和速度创下40年新高,导致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急剧上升,问题相对严重的银行率先暴雷。”

硅谷银行倒下后,美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共有186家银行有类似硅谷银行的风险。彭博社18日报道称,即便这些银行中只有一半出现挤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届时将有3000亿美元获得联邦储蓄保险的存款遭受风险。

这种风险是否会演变为更大的次生风险?杨子荣认为,此次爆雷的都是中小银行,相对而言不至于引发类似于2008年的系统性的危机,因为美国商业银行底层资产还比较健康,并没有到资不抵债的地步,更多还是面临着流动性压力。“不过,从短期来看,美国通胀不可能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美国经济依然面临严重风险。”

他指出,美国经济核心风险在于,在其通胀具有黏性的情况下,只能把利率维持在高位更长的时间,从而导致其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质量下降,例如实体经济增速下行、企业利润下滑以及垃圾债的违约风险上升等,一旦美国商业银行的底层资产逻辑遭到破坏,那么美国将面临系统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通胀还未缓解,系统性压力可能就转换为系统性危机,进而重创美国实体经济。

倘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危机进一步蔓延,很难预料巴菲特及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否“力挽狂澜”,拯救陷入困境的美国金融系统,

“对于任何一个大的危机来说,个人影响都是相对比较有限的,特别是巴菲特,某种程度来说,他只是一个投资者,而不是一个银行财团。”江瀚指出,长远来看,巴菲特个人的整体的冷资金实力,对于拯救银行体系来说,可能还是杯水车薪。

他认为,巴菲特介入银行危机是方向性的行为,“由于巴菲特已经开始出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构开始出手救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