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产业是湖北正在着力培育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作为这个产业集群中的中坚力量——生物医药产业,在刚开春之际,便乘链而上,聚力前行。

这款治疗急性偏头痛,名为“欧立停”的药片,是黄石这家药企的拳头产品,供不应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北欧立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熊耀:“目前月产30万盒,是原来产能的10倍,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1500万以上。”

产能一下子提高10倍,得益于黄石与光谷两地的研发互动。这款药,企业已经生产了14年,国内占有率超过98%,但由于工艺老化,导致产能不足、供不应求。企业向70公里外的光谷,寻求研发支撑。

湖北神农典方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军:“它(欧立制药)具有药品生产设施资源方面的优势,而在人才技术开发方面有明显的不足,我们作为一个位于光谷生物城研发型的一个企业,在人才方面具有很好的聚集作用。”

随着光谷研发能力的外溢,武汉都市圈内的医药产业,正加速升级。欧立制药就在两年时间内,将工艺优化提升到位。

湖北神农典方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军:“从药物制备制剂方面进行系统攻关,解决它的生产效能问题,全面系统提升产品的品质,这种上下游的合作,我们正在进行的有将近20个项目。”

湖北欧立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军:“依托黄石临港临空临光谷的优势,我们原材料和成品运输更加便捷,成本也更低,企业可以有效承接武汉城市圈中医药生产需求,实现错位发展。”

近两年,湖北先后出台的产业规划中,都分别提出了建立跨区域的上下游联动、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思路。

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管理处处长文毅:“今年我们将加强与医药产业集聚区、地方政府的工作联系,强化协同联动,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户我省提供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导支持。”

眼下,湖北还在创新要素的集聚上,不断探索新思路。在光谷医疗器械城,亚洲生物研发了10多年、名为“金骼生”的人工骨修复材料,刚刚完成动物实验,即将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亚洲生物集团首席科学顾问张胜民:“产业性转化对于植入性医疗器械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要达到万级的洁净生产车间,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投入,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动物实验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也需要不同的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来进行配合。”

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这条鸿沟,企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去年,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抛来橄榄枝,与亚洲生物共建了湖北首个生物医用材料器械研究所,打造“三平台一智库”,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科技发展部负责人胡波涛:“实行双总师制度,首席科学家加项目经理,同时为研究所量身定做一支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来支持成果转化,打通最后这一公里。”

现在,生物医用材料器械研究所,已经引入了7个高端医疗器械项目,涉及骨科、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血管生物材料等。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亚洲生物集团首席科学顾问张胜民:“这些成果的转化落地,都可以形成一个示范效应,吸引全国甚至世界的高端生物材料企业在湖北武汉这个地方来进行聚集,形成我们的技术高地、人才高地、产品转化的高地,来共同服务于高端生物材料器械国产替代。”

生产要素的充分、高效流动,让湖北医药产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全省新增国家1类新药、儿童罕见病药、首仿药等药品53个,获批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25个。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未来可期。

来源:湖北广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