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能源用户来说,充电永远是其关注的重点。除了国网等第三方充电桩运营企业外,各大新能源主机厂也在铺设属于自己的充电设施以提升用户体验,各品牌充电设施之间的充电壁垒也成为了用户们讨论的焦点。

近日,某汽车博主@大师兄韦熙宇在网上发布消息称,特斯拉确定今年会逐步对第三方品牌车型开放充电桩。天目新闻记者向特斯拉官方进行求证,对方表示暂未有开放计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微博截图

车企自营充电桩该不该对第三方开放?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蔚来对品牌自营充电桩做了一个统计。充电桩的服务总订单数量超90万次,并且其中76%是为其他品牌的电车服务了。另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平均每2.5辆新能源汽车分配到一个充电桩。数字的背后是大部分充电桩利用率并不高,大多数充电服务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在厂商自建充电网络中,蔚来、特斯拉是数量较多且占大头的,不过特斯拉的充电设备并不对外开放;小鹏、比亚迪、极氪等的充电设施都是公用,但数量上还未形成规模;豪华品牌诸如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充电设施数量较少且为品牌专用。

图据特斯拉

蔚来总裁秦力洪在春节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呼吁:“电动车公司一定要自建桩并开放。做电动车的品牌一定要做充电设施,做了充电设施的品牌应尽可能向公众开放。”

事实上,将充电桩普及并非易事,建成后能否对第三方品牌车型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主购车后的优越度。首先,建设充电网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成本,而且普及速度很慢,导致目前品牌自营的充电网络覆盖依旧有较大的空洞。尤其是高速公路和出行高峰期,充电站基本都是大排长龙。另一方面,尽管国内现有新能源车型充电接口都得到了统一,但内部的快充协议并不一致,需要各厂商间开放协议。此外,对第三方品牌车辆开放后,势必造成充电桩的争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身品牌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前蔚来车主在极氪充电桩占用三个车位充电,引发了众多极氪车主对于品牌对外开放充电设施的不满。

图据微博视频号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651万辆,预计桩车比降至1:2.2,2025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1660万台,充电桩缺口将达到1398万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充电桩建设无疑将成为能否推动整个市场终端用户使用体验感进入“良性循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用户数量及覆盖面的扩大,新能源车企想依靠自建充电网络来满足自身用户的充电需求,已经变得更加艰难。企业间共享充电充电网络,有规划地铺设充电设施,统一充电线缆长度,让大家都能更方便地充上电,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或许能走得更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