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天(10月23日)的《荆彩十年 活力指数》,我们走进碳交易市场,来看看湖北的“碳指数”。

说起“碳交易”,湖北算是在中国“吃螃蟹”的了。2011年10月,湖北成为全国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2014年4月,湖北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登记结算系统设在武汉。

碳交易市场,交易啥呢?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是卖得最火的商品。一年能排多少二氧化碳,每家企业都有一个固定额度,没用完,就能在这个市场上把多余的额度卖出去,要是额度不够用,也可以花钱买。十年来,湖北碳市场上碳排放权交易总量已经超37000万吨,交易总额超86亿元,这两个数字在全国的占比都位居首位。

看似是“生意”,其实是一种“市场倒逼”。碳排放额度和真金白银划上等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加快转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湖北碳市场十年来累计纳入332家控排企业,超6成企业实现碳排放总量或强度下降,排放同比下降6.07%;钢铁、水泥、煤炭等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全省所有单机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燃煤机组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00余个工业炉窑得到整治,4500多台低效燃煤小锅炉被淘汰。

面对已经产生的碳排放,湖北则是通过“林业碳汇”等方式,来“中和”。去年,武汉蔡甸区嵩阳山及新洲区将军山被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基地,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复垦林地,通过植树造林,每年可吸收1000吨以上的碳排放量。十年来,湖北人工造林累计完成近2000万亩,实施退耕还湿和湿地修复62.4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从39.6%提高到42%,湖北的碳汇“仓库”日益扩大。

减碳、扩绿,湖北碳排放强度5年下降24.47%。绿色低碳发展的路上,湖北继续探索前进,努力争取2030年前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

来源:湖北广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