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经验】

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苏州是全球公认的“制造之都”“世界工厂”。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171个工业中类、505个工业小类,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这意味着,苏州既能生产车辆、笔记本电脑、数控机床这样的大块头、高科技产品,也能生产羽绒服、螺丝钉这样的小体格、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

2021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2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33万亿元,年均增长4.8%。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纺织、轻工、化工六大行业中,规模超万亿的有2个,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细分领域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保持领先。

如何从“大而全”迈向“又大又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增强。

一方面,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苏州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与显示、高端装备、高端新材料等11个综合实力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优势产业链。

苏州积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以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年来,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2021年,全市共实施10634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工业企业7153家;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5.4万元/人,较2012年提高了9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壮大,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4%。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苏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产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建设高水创新台载体,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

当前,苏州正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强支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成为苏州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创新集群。

在苏州,产业转型正是得益于科技支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不断强化,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76.5亿元,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12764件。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在加快,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长三角转化中心成功落户苏州,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创成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苏州还创新建成54家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重大创新成果在不断涌现,苏州累计实施17个国家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121个省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在氮化镓功放芯片、高端数字示波器、超低损耗光纤等多个产品领域填补国内空白,拥有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240个,认定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30个。

此外,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活力。

苏州积极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2020年,苏州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16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11.1%,年均增长8.7%。

在苏州,以生产服务业为支撑、高端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正逐渐形成。2021年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5%,生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成效明显,2018年、2019年,苏州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入选全省“生产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

推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创新高峰筑起产业高地,制造大市全力向制造强市迈进。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