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的蔷薇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通讯员 林琳摄
本报记者 王可 实习生 杨皓天
(相关资料图)
似乎短短数日,平江路街头巷尾的蔷薇花强势盛开。随处可见的蔷薇花海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流量明星花”。从平江路到支巷建新巷,再到悬桥巷、肖家巷,蔷薇花从深院高墙、老宅屋顶倾泻而下,幽静雅致,相当出圈。
“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惊喜。”这是网络上游客对于古城苏州的评价。随处可见的转角之美,让游客体会何为“不期而遇的美好”,唤醒内心对生活最原始、最纯粹的感受力。
不经意间便能收获惊喜,平江路“蔷薇花专线”受追捧
昨天中午,姑苏区建新巷57号外被背包一族团团围住,“长枪短炮”簇拥着拍照。盛放的蔷薇花攀着灰墙黛瓦,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记者通过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找到了这面蔷薇花墙的主理人——62岁的“原住民”戴君霞。4年前,她在家门口亲手种下这株蔷薇,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浇水施肥、喷营养剂,下雨天还会揪着心地牵挂,日日悉心栽培。为了增添鲜活生气,她还在屋檐放了4只小鸟摆件,用来映衬盛放的蔷薇,成就如今的打卡一景。“当初真的是无心栽种,万万没想到几年后还了我一墙灿烂。看到游客们这么喜欢,我也很高兴!”戴君霞说道。
从平江路到支巷建新巷,再到悬桥巷、肖家巷,蔷薇花“洒”满景区的角角落落,相当出圈。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有网友总结推出《平江路蔷薇花地图》,制订了一条“蔷薇花专线”。评论区纷纷感叹“古色古香的苏式建筑搭配蔷薇,分分钟出大片”“玫红、淡粉的蔷薇随着绿荫垂下,仿佛爱丽丝梦游仙境”“平江路太美了,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能收获惊喜”……
“天然油画”成平江路新晋打卡点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道:“尺幅窗,无心画。”当天地万物被窗美妙地框成一幅画,与人力所作的“有心画”相比,“天然去雕饰”的妙处,只可意会,难与人说。近日,平江路一处老宅外墙就达到了“无心成画”的境界,成游客拍摄平江路的新角度。
在大儒巷55号翰尔园茶馆,临河的灰墙上半开着一扇窗,里头传来悠扬婉转的《钗头凤》曲调。人站在平江河这头,透过半开的苏式窗棂隔河望去,评弹演员怀抱着琵琶正在演出。有网友将镜头聚焦窗内的评弹演员,明媚的服饰、灯光,与窗外斑驳的灰墙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定格成一幅天然“油画”。最近许多网友到平江路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翰尔园拍摄“天然油画”,然后上传到网上,顺便感叹一句“粉墙黛瓦叠加苏州评弹,一张画便交代了何为真江南!”
渠培培是苏州翰尔酒店有限公司平江店总经理。她告诉记者,最近,的确有很多游客到店内店外打卡,拍一张“油画照”。店内每天只有中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有评弹演出,有些游客错过了,就会在附近等待,然后走进店里听一场评弹演出,再绕到河对岸拍一张“油画照”。
“外墙上一共有3扇窗户,但这一扇窗户是最能拍出意境感的,所以拍的人最多。尤其到了节假日,坐在里面的评弹演员都能望到对面的‘长枪短炮’。”渠培培说。
粉墙黛瓦的苏州宛如天然画布
在游客邢女士看来,旅行不仅在于打卡目的地的颜值,更是在于体验。无数个转角之美,能让人不经意间唤醒对生活最原始、最纯粹的感受力,也是众多网友对在苏州能捕捉到“不期而遇的美好”乐此不疲的原因。“生活需要意外之美,旅行也是。一处处不经意的惊喜,能够让人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宜居,成为游客行程中的心灵放飞地。”邢女士说道。
随着电梯慢慢上升而逐渐展开的地铁出口《春日樱花图》、北寺塔边的“门面”柿子树、居民大院的鲜红枸骨树……粉墙黛瓦的苏州宛如一块天然画布,于不经意间露出刹那柔情。
近年来,苏州将珍贵的园林艺术特色放大,不断推进“园林外移”至一个又一个的公共空间,积淀着集传统文化、美学哲理于一体的卓越价值。姑苏区还通过拆围透绿、见缝插绿,改造提升口袋公园,打造百姓可达性强、互动性多、渗透性高的“绿色服务圈”。在“苏州”这块画布上,看似简单的一处处转角之景,背后实则是几千年的古城文化熏陶加上充满匠心的城市规划,才让一处处转角之美也拥有了高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