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的绿头鸭。

乍暖还寒时候,10多种夏候鸟已“拖家带口”抵达溱湖。

昨天下午,万物复苏的溱湖美景如画,几十只灰头麦鸡盘旋在溱湖麋鹿散养区。几年前,灰头麦鸡还只有一两只现身溱湖,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灰头麦鸡爱上了这方水土,结伴而来,自由配对,孵蛋产子,繁衍后代。

“溱湖湿地正处于候鸟迁飞季。”溱湖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保宣教员张明说,溱湖湿地夏候鸟种类有40多种,常见的有白鹭、夜鹭、金腰燕、须浮鸥等。目前,10多万只越冬候鸟次第北迁,更多数量的夏候鸟陆续归来,一幅“幸福水天堂”的壮观画卷正徐徐拉开。

珍稀鸟类纷纷“堰归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功不可没。去年,姜堰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入选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姜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郭建说,为了做好“两山”实践创新工作,姜堰出台了《溱湖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期限为2022-2025年,建设范围为溱潼镇、俞垛镇和淤溪镇全域。溱湖生态岛试验区划分为“水生陆生生物保护区、维管植物生态涵养区、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优化、动植物生境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4大类共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概算为7.04亿元。

截至目前,溱湖湿地已搬迁沿湖及上游地区的26家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开展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清水生态系统、“水下森林”、湿地野生动物保育等工程,恢复了588.6公顷的生态湿地。

环境持续向好,“两山”转化效益凸显,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溱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李伯群说,溱湖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年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2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