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一张蓝图”推动村庄升级“蝶变”——
规划下乡 一路生“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苏报记者 王安琪 苏报通讯员 冷丽敏
桂花是苏州的市花,与“规划”有谐音之美。
“桂苏香”,即“规苏乡”,意为规划苏州乡村。
以苏州传统园林花形月洞为框,以雕花艺术内嵌小篆体的“规”字,驻村规划师党建联盟LOGO整体表达出苏州乡村规划师的干练之风和艺术气质。
“乡村规划不只是诗和远方,也是对乡土的眷恋,对当下的回应和明日的期许”,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驻村规划师倪冶在联盟学习沙龙中谈到了自己的小感想。
乡村和城市有不同特点,不能动辄大拆大建,规划要做到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乡村和城市有不同功能,规划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尽量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格局,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有了颜值之后,更高的追求还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文明,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特色价值空间。
“一张图让村庄变样子!”如今,越来越多的苏州村民有这样的感慨。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开展融合发展先锋行动,实施“以高质量乡村规划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建联盟、促共联,组大赛、推规范,不断开创“自然锋”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新局面,为苏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好贡献资规力量。
废弃建筑变身世外桃源
规划团队走进乡村化身“筑梦师”
乡村梦,我的梦。在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不再是农民从事农业的封闭系统,逐渐兼具粮食安全、城市腹地和精神家园等多元价值。乡村规划既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也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规划。驻村规划师们身上沾满了浓浓的“泥土气息”。他们既是帮助农民展现乡村之美的画师,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筑梦师。
漫山岛,是万顷碧波中被誉为“桃花源”的太湖第三岛,不仅自然山水风光秀美,还留存着江南渔村的恬静淡雅。岛上有三个自然村,村内的民居大多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江南典型民居,然而在如今渔民上岸、年轻一代不复回村的大背景下,昔日的渔村只留下了斑驳的墙面和空巢的老人。
2022年,市资源规划局举办第四期苏州古城复兴建筑设计工作营,将太湖漫山岛乡村住宅改造作为入营项目,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据项目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项目将立足保护湖、山、村、田交相辉映的独特风貌,延续积淀丰厚的渔耕人文景观,定位配套农文旅融合开发的综合性休闲场所,拓展既有建筑服务乡村文旅的新功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农村地区,有大量带有历史印记的被“废弃”的建筑,在规划中并不是一拆了之。在吴江汾湖创办了跨界文化创新交流综合体“原野学社”的上海经纬设计团队负责人感慨道:合理的改造利用能够留住乡愁,留住记忆,由“土”变“洋”就在一图之间。
如今,全市积极推动规划师下乡工作站和全市资规系统基层所(分局)、镇村党组织共建结对,开展主题党日、助民劳动等活动60余次,形成了共治共享的格局。培育了“红心同绘、绣美鹿城”党建品牌的昆山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表示,党建共建活动不仅有效引导了驻村规划师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还实现了驻村规划师团队与村民、村委及部门、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俗风貌,将地方文化记忆点在乡村规划中更好地传承与展现。
因地制宜留住水乡特色
推动乡村更新改造由“点”连“片”
“以村庄为中心,以村民为主体,对乡村的发展、复杂的地形,规划师都可以因地制宜来进行设计规划,并将它的专业性延伸到更多角落里。”在吴江环长漾片区,开弦弓村、谢家路村、红旗村……都离不开驻村规划师团队的身影。
在吴江七都镇开弦弓村,苏州科技大学范凌云教授及其规划团队围绕着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农房翻建、道路优化和村庄环境整治等村庄规划建设,为开弦弓村提供全方位、多专业的陪伴式服务。2022费老家宴夏季版在吴江七都镇发布,就是根据规划中的策划,费老家宴按照七都风情、江南风味、不时不食、老少咸宜等特点制定,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基因,更承载着这个太湖小镇的风土人情和传统记忆。让“人”更愿意来了,也更愿意留下了。
从“点”连成“片”。今年11月,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规划正式发布。太湖东岸、太浦河南74.42平方公里的环长漾片区,将形成较大规模的连片美丽乡村。这背后便是长期以来政府职能部门、专业规划团队的双向奔赴,从帮助谢家路村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开始,从单个的村庄规划,到环长漾片区村庄连片规划,从水乡标杆研究,到打造“江村”服务品牌,在“规划师下乡”服务的过程中,由点到面改变了整个水网地区的村庄面貌。
苏州大学驻村规划师团队在太湖新城八坼乡村锚定“运河科创腹地、国际生态学村”定位,融合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水乡田园风貌,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田园、幸福宜学的“苏大学镇”,强化了苏大未来校区与周边乡村的融合。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耕常熟市沙家浜镇,推动成立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盘活整合乡村特色资源,“芦荡火种”连片红映。
谈及乡村振兴由“点”及“面”的过程,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团队负责人认为,乡村打造并不是“点”上的精品越多越好,如果不把握合理的“度”,村庄就变成了建筑“秀场”。规划师的重要作用就是把握村庄更新改造的“度”。
“焕新”体验现代精致新空间
全域综合整治建立乡村“造血”机能
在农村地区,需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既要统一底图底数,落实管控要求,又要盘活存量,为村庄解决实际问题;既要统一技术标准,守住红线底线,又要创新“留白”,提高规划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强化风貌引导,又要突出村民主体,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因此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同时对规划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
今年,相城区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一期通过验收。这一成绩背后,是对黄桥各个村级土地的全域全要素整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持续优化,同时,各个村庄更多更重要的任务还在接踵而至。
2021年4月,博雅达公司负责的黄桥街道规划师下乡工作站正式成立,本着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集聚、生态环境和谐美丽的整体目标,不仅完成了电镀园一期建设设计项目方案,随即还启动了生田村的“焕新计划”,路网体系拓宽优化,客货分流线进行疏导;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整体焕新了乡居环境;宅前屋后,菜园庭院,处处都体现着现代精致新空间。
规划师下乡不是一时一刻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时间陪伴的过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团队来支持的任务。针对座谈会上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的交流发言,市资源规划局村镇规划处负责人表示,当前规划师下乡这项活动不仅要完善全过程“陪伴式”,还要着力打造全链条“支撑式”,探索全要素“融合式”,切实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江南水乡村庄样本。
党建引领规划一张图
当好乡村振兴“守护者”与“守门员”
规划既有刚性也有弹性,“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给村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弹性空间,例如规划中的“留白”,用地上的“一、二、三产融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但是在保护生态、保护耕地、防止城镇建设无序扩张等方面,村庄规划又要充分体现其刚性管控的特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地区很多政策正在改革试点,村庄规划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乡村振兴的道路在不断探索,各类资本却已急急地涌向农村。十年如一日陪伴式规划建设高新区树山村的彭锐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站在村民的立场该如何考量未来发展之路,都是规划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驻村规划师既是村书记的“参谋”和“军师”,也是乡村振兴的“守护者”和“守门员”。
北京清华同衡驻村规划师团队研究形成了“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规划,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跨区域协调打开新思路,同步提出的农村地区“30分钟生活圈”和老年人“15分钟生活圈”等创新理念,牢牢把握了“村民主体”的初心。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深刻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市资源规划局党建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区县板块建立了16个规划师工作站,结对28个当地基层党组织,有11个规划设计团队加入了驻村规划师党建联盟,聚力打造苏州市驻村规划“桂苏香”服务品牌,可以增强各个规划团队横向沟通联系,助力提供更加优质的规划服务,并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让苏州的乡村更加美丽,乡村振兴更富活力,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