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实施《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明确规定了打包和配送要求,包括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应无法复原;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的应终止配送;装卸时,配送设备设施的门、盖应随开随关等。

如今,“点外卖”已成为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同比增长29.9%,用户规模达5.44亿。外卖安全也逐渐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话题。

与传统堂食相比,外卖食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外卖食品制作过程具有不透明性。与传统堂食不同,外卖食品是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下单后,商家接单制作并由专门配送人员进行配送。由于第三方平台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距离,消费者无法亲自到店查看商家的生产资质、卫生等级、食品制作流程等,这就使得外卖食品的制作过程具有不透明性,同时也给个别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二,由于外卖食品增加了储存和配送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增加。传统堂食模式下基本不存在成品的储存和运输环节。为了应对就餐高峰,多数外卖店铺会选择提前制作个别餐食,但食物的储存时间与卫生状况无法得知,消费者仅凭感官无法对此进行判断。此外,外卖食品的配送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间间隔和空间位移,使外卖食品再次处于监控盲区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卖食品受到人为或者其他因素污染的可能。

第三,外卖食品具有不可追溯性。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及时查明食物中毒事故原因,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规范》等法律要求,在企事业单位、学校、酒店等较多人员就餐的单位都建立了食品留样制度,要求厨房对菜品进行留样,以备查验。但是,就目前我国外卖食品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很少有小型外卖商家对已售食品进行留样保留。

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对“外卖污染”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如《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第三方平台在交易环节中应承担的责任,《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则规定商家对食品进行包装,“确保送餐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送餐人员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至于如何确保不受污染,没有具体规定。《规范》创新性地细化具体包装和配送方式,非常有针对性,具有一定的推广示范价值。

还有,当消费者收到外卖之后,一旦因质量问题投诉,容易引起商家和送餐人员之间的纷争,导致双方相互“踢皮球”,难以界定责任主体。

《规范》对此进一步明确了平台的责任,包括要求应全面、准确审核并展示商家的相关资质等。食品安全问题很重要,只有让不法商家受到惩罚,才能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者 王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