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玄武区排名第43位。

据了解,赛迪创新百强区评价体系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维度出发,结合地区生产总值、研发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全国(直辖市和港澳台除外)906个市辖区的创新要素进行系统评估,最终形成榜单。赛迪顾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评价指标中,玄武区一流高校集聚度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两项指标优势明显,成为板块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创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极强的一致性。近年来,玄武区立足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资源禀赋优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度融入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局,以“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奋斗目标,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引领破解老城“产业空心化”,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玄武路径”。2021年,玄武地区生产总值达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税收占比稳居全市第一。澎湃的创新活力,正转化为城市进阶的强劲动能。

土地资源稀缺、空间载体受限,是老城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玄武区精打细算每一寸土地,精耕细作每一个载体,向存量资源要增量价值。在“一区五园”的总体框架下,玄武以徐庄高新区为龙头,以红山新城为支点,以城市硅巷为经脉,有机结合新城开发和老城更新,全力重塑创新格局。尤其是在多元化、个性化的硅巷运作模式下,玄武一批老厂房、老校区、老楼宇被价值重塑,18个市级备案硅巷载体覆盖7个街道,数量全市最多。45万平方米存量载体被唤醒,547家科技企业布局落子,推动“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空间提质,格局提优,吸引创新活力加速向主城回流。

立足科教资源丰沛、创新企业集聚的优势,玄武区不断深化“校地融合”“院地融合”“政企融合”,以新研机构提质增效为突破口,搭建高能级科研平台,提升科技创新的聚合力和辐射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精准医疗百家汇依托龙头企业先声药业,建立开放式药物创新平台;联合东南大学、南医大组建的南京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打造产学研医服资一体化平台;今年玄武将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对标国家实验室打造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

目前,玄武区已汇聚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0个,落户新研机构15家,新研机构孵化引进企业营收5.67亿,完成年度指标113.4﹪。高端平台带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新调优,玄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8家,引进培育高端人才450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2件、位列全省第一,全区创成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近年来,玄武区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存量提优,“科创森林”枝繁叶茂。以“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为载体,全面构建“孵化在硅巷、加速在园区,产业化在核心区”的企业成长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的“陪伴服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截至2021年底,玄武已有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45家、2家独角兽企业,1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779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1家。中科软科技华东区域总部、中国铁塔江苏分公司、麦当劳中国南京研发中心等相继落户,先声药业、汇通达先后登陆港交所。

玄武始终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通过深入实施“凤栖玄武”人才工程,围绕创新链延展人才链,推进“产才融合”“校地融合”“人才优服”“红领英才”四大行动。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玄武出台《紫金山•凤栖玄梧英才计划》,对海外人才、顶尖人才、初创人才分层制定配套人才政策,系统打造产业人才引育政策体系;创新开展“百校对接”行动,在全市率先实施“互派驻、双挂职”机制,为挂职干部制订《“123”履职清单》;重点打造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玄武行;建成45家专业市场化服务机构在内的“人才服务联盟”;搭建“云平台+人才经纪人+服务圈”三维架构,创新发放“玄武金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022年是南京打造“典范城市”的起步之年,也是玄武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关键之年。围绕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作示范”的要求,玄武将进一步整合存量低效载体,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疏通成果转化堵点,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加快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奋力打造“全域创新、全链培育”的品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