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全市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提出,要树立一流目标,不能有居中思维,全力以赴奋争一流,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在比学标杆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标杆,在赶超榜样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本报今起开设《攀“高”逐“新”冲破居中思维》栏目,聚焦各地摒弃居中思维、提振争先信心、奋力勇争一流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应用X射线与光学成像系统,检测出原料表面不小于25微米的异色杂质并自动剔除;建立数字化平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柔性生产……这是扬州经开区企业实施数智转型带来的新场景。经开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计划实施数智转型项目160项以上,1-4月已累计完成59项。

从新场景看智能制造新活力


(资料图)

探访扬州经开区企业生产车间,一个个新场景洋溢着智能制造的活力。

在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单门冰箱车间U型壳体生产线上,一张张覆膜薄钢板在智能化设备的传输和加工下,依次完成冲孔、切角、成型、打Z、折U等工序。仅用14秒,一张覆膜薄钢板就变成了冰箱U型壳体。

在中航宝胜海缆高达201.68米的立塔内,有一套高精度超净化材料在线遴选系统,通过X射线与光学成像系统,可在线检测颗粒表面不小于25微米的异色杂质,以及颗粒表面或内部不小于50微米的金属杂质,并自动剔除。

在潍柴动力扬柴公司高端多元化柴油发动机总装车间,立体智能化机体仓库根据生产计划自动派发机体至生产线,二维码相机自动识别零部件型号,两台机器人协同完成零部件组装……通过智能化改造,产品下线速度从180-200秒/台缩短至85秒/台。

在扬州中集通华半挂车工厂数字化智能车间,全自动激光切割生产线根据程序设定,对板料进行不同尺寸、形状的加工,并实现板材上料→切割→成品下料全自动流程;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客户登录系统可自主选择参数配置下单,企业通过数据建模、结构化工艺管理,进行个性化柔性生产。

从数据看数智转型激发新动能

扬州经开区是全市数智转型的样板,去年实施数智转型项目174项,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19项,市级指标完成率190%。此外,3个企业数智转型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这些数智转型项目激发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亚普股份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项目,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提升约10%,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约18%,库存周转率提升约5%。

晶澳扬州公司“车间智能排产”项目获评2022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项目实施后产品准时交付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高161.82%,库存周转率提升37.8%,用工人数降低78.33%。

中集通华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后,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不良率降低40%。宝胜海缆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生产效率提高4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13%以上,单位能耗降低30%以上……

根据年度计划,今年扬州经开区共实施数智转型项目160项以上,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90项。1-4月,已累计完成数智转型项目59项,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42项。

为助力企业加快数智转型,今年扬州经开区聚焦“三新三高”主导产业,计划发布新能源、新光电、新健康、高档轻工、高端智能制造、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线图和通用改造方案,并举办实施方案路演辅导、典型场景现场观摩、核心软硬件供需对接等活动6场以上,加速推进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向企业提供通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探索成本。”经开区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为了提高服务响应的及时性和方案的适配性,计划引进更多本土软件企业服务商,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本地产业、企业和沟通便捷的优势,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