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清新雅致的外立面,宽阔道路的道路,各种绿植花卉衬得小区生机勃勃,几位象棋爱好者在亭子里博弈,居民们三五成群漫步在小花园里谈笑风生……日前,记者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荷花池小区,这里处处透露着清爽,焕发着新意,居民生活好不惬意。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清江浦区坚定“共同缔造”理念,把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成果共享深入到老旧小区改造的每个项目工程、每个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民所困、改民所需、改民所盼,着力打造居民理想的“完美小区”,在点滴变化中见证城市的发展活力。

荷花池小区建成于1999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共有14幢住宅楼,4幢办公楼,居民住户834户,商业办公约200户。作为淮安市实验小学、淮安市开明中学两所优质学校的学区房,加上周边医疗、商业资源丰富,多年来外来人口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居民们对出行环境、休闲设施和频繁装修等方面反映强烈。

去年,结合城市更新项目,清江浦区将荷花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并作为创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重点打造。社区组织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等红色力量,深入宣传国家政策和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意义、政策标准、改造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点菜”,同时印制改造清单,入户让居民自己选择。

“汽车到处乱停放,有的还占用消防通道。”“飞线充电不安全,多安装充电桩。”“小广场该翻修了,旁边的水池最好加装护栏。”……翻开改造征询意见本,停车难、绿化少、屋漏雨等问题被一一记录,北门社区联合清江浦区住建部门、施工单位讨论解决方案。“首先要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合理利用空间设置停车位,安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充电设施,不但缓解小区停车难的窘境,也为后期‘精网微格’管理奠定群众基础。”清江浦区住建局物管中心副主任汪建华说,小区改造重在资源利用,拆除违建、杂物间、“小菜园”多出了不少空间,以“见缝插针”的方式有序推进,同时在保留老房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精雕细琢”。

考虑到小区年代久远,没法进行“大工程”,再加上空间限制,重新规划用地牵涉到不少居民的“利益”,为此,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志愿者逐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违建拆除,消防隐患少了”“小区环境变好,住得也舒服”“多挪出一点空间,把环境搞搞好,亲戚朋友来看望也有面子”……最终,小区多处违建全部拆除,从新增停车位、补植绿化带、粉刷墙立面到翻新健身广场、更新文明宣传牌、打造楼道文化等面面俱到。此外,按照宜行、宜居、宜游、宜享的原则,因地制宜挖掘荷花、古树、教育等元素,打造两环·一池·两树·一廊·多节点文化脉络,不仅从直接观感上提升小区形象,也丰富小区的文化涵养。

“以前最怕雨季,地下污水会漫上来,气味很难闻。”老居民严俊感慨,经过改造后,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雨天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晚上从大门口走到家门口,一直都是亮堂堂的,楼梯道还特别设置了折叠小板凳,贴心、细致。”居民葛源源抱怨以前下夜班回家都是“摸黑”,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你看这个监控摄像头,我仔细观察过了,可以说没有盲区,住在这里很放心。”葛源源指着一个个崭新的监控告诉记者,当时社区上门收集意见的时候,他第一个提出来要更新加装摄像头,没想到全部落实到位。

改造以来,清江浦区坚持党组织引领和共商共治,推动小区出行环境、文明氛围、娱乐环境、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变政府推动为群众主动参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有力助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北门社区党委书记董华玲说,后续将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社区管小区”模式、“精网微格”管理机制,夯实小区管理队伍,加强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小区的微信群,方便广大业主反映小区内存在的问题,与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及时加强交流、互通信息;更好地运用红色物业,强自治、增动力,让群众的家园颜值更高、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