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尹梦真 文 朱臻 摄

昨天一早,阴天,风微凉。常州魏村综合市场对面的一片室外空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四排摊位整齐排列,一些散摊摆到了入口两侧,叫卖还价人声鼎沸,在魏村延续数十年的民间活动“赶集”准时开场了。

赶集,是在约定俗成的地点和时间,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商品交易。“魏村的集市最早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以前都在老街上,不夸张地说,百米的赶集路,半个小时都穿不过去。”从小生活在魏村、对当地人文历史颇有了解的居民陈裕明向记者介绍。

和传统的各乡镇“轮桩”开集市不同,魏村的赶集是在阳历逢一和逢五的日子,早上5点开市,到中午12点收市。集市上有蔬菜摊、牲畜交易摊、小商品摊、小吃干货摊,还有专门卖衣服的区域。赶集的男女老少结伴而行,不出两步便能遇上熟人,热情地互相打个招呼:“你也来了?都买了什么?”

卖菜的多是当地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一大早赶来,把自家田里当季作物拿出来卖,新鲜又实惠。“这野茭笋从是我家田边上刚拔的,新鲜的,今年第一茬。回去拿点肉丝一炒,鲜灵着呢!”卖菜的一位老奶奶见人逗留,忙不迭招徕生意。

家住安家的赵大爷今年71岁了,每次赶集,他都会带着竹条和竹编成品,现场一边制作一边售卖。赵大爷19岁学做竹编,编过的篮子不计其数,手上的老茧结了一层又一层。赵大爷说,他通常在孟河、安家、西夏墅的集市轮着跑,打发闲暇的同时挣些手艺钱。

搬到新街、住上新楼的魏村人,现在大多习惯于网购,但赶集依然是他们不容错过的节日。年复一年,赶集已经深深嵌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而像我们这些“村外人”走进他们,在魏村集市独有的人间烟火味的熏染中,也不知不觉把这里当成家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