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动手体验、主题展览、授课培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特有的文化价值,增添非遗传承活力,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相关资料图)
南京市天正小学:启动“非遗在校园”微课程周
走进南京市天正小学的一间教室,同学们正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了解绒花代表的民风民俗、蕴含的东方美学,以及绒花的制作工艺及制作步骤,感受一朵朵生动活泼的绒花在手中“绽放”的全过程。
“我觉得用绒花做的发夹非常漂亮,我对这项工艺很感兴趣。”南京市天正小学学生张欣懿说。
南京绒花市级传承人程颖介绍,绒花的制作过程有三步,勾条、打尖和传花,“我们会根据他们每个年龄段的不同,设计一个专属的课程,会让大家全方位地去接触一下非遗绒花。希望他们能够了解非遗绒花,能够爱上它。”
当天(17日),天正小学联手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博物馆启动“民艺小能手,文化正传承”——“非遗进校园”微课程周,从4月17日到24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喜爱的非遗微课程,由泥人、白局、皮影、绳结、金箔等20多个项目的30多位非遗传人面对面授课。
“巧手民艺,芬芳桃李”——生肖“兔”主题民间艺术作品展也于当天同步开幕,该展览结合数字媒体,共展出民间文艺作品100件。
“我们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走进我们各项非遗文化、民间艺术,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南京市天正小学校长王九红说。
淮阴工学院: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刻瓷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民间绝技,它以瓷为纸,以刀代笔,被称为"瓷上刺绣"。淮阴工学院邀请淮安传统刻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同学们感受刻瓷艺术的魅力。
“通过这堂特别的体验课,让我对刻瓷这门传统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领悟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这项技艺背后,精益求精的文化传承精神。”淮阴工学院学生刘晶说。
在淮安市传统刻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季云华看来,非遗文化不光老艺人要进行研究,更要让青年人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史哲铭 通讯员/淮安台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