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江苏省首家“服务新市民创新网点”在常熟农商银行小康支行揭牌。由此,常熟86万新市民有了自己的“银行”,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常熟样板”初现端倪。
一个电话解了新市民之难
今年4月5日,常熟农商银行董事长庄广强在接听客户来电时,了解到新市民赵远方在一家饭店当厨师,由于疫情影响,饭店停业一个月,赵远方失去了收入来源,只好求助银行申请办理房屋按揭贷款延期。
针对客户的诉求,庄广强当即安排相关部门快速对接,并对全行所有按揭贷款客户进行摸底排查,制定纾困实施细则。
常熟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开通绿色通道,两天之内为赵远方办理了房屋按揭贷款延期手续,让他的一块“心病”放了下来。
像服务赵远方一样,该行主动排查,为新市民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延期还款业务70笔,涉及金额9200多万元。
今年4月6日,在上市银行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常熟农商银行率先表示,对受疫情冲击困难客户按揭贷款给予延期还款支持。经网络媒体发布后,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金融服务新市民,信贷支持是主要力量。针对江苏全省新市民旺盛的金融需求,江苏银保监局及时下发了《江苏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新市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55条具体实施细则,聚焦民生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江苏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让新市民站住脚、扎下根。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新市民个人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消费者教育,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切实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
有了监管政策推动,常熟农商银行迅速行动,组建专业化的新市民服务团队,丰富存、贷、汇、财富管理等产品包,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建设,借助大数据精准服务,将有限金融资源配置到新市民最需要的地方。
事实上,今年3月份,在当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常熟农商银行便尝试为还款困难的新市民给予贷款延期。常浩夫妻俩均在常熟一家健身房工作,因疫情影响,健身房停止营业,收入来源断了,眼看房贷到期。情急之下,常浩抱着试试的心态向常熟农商银行求助,提出延期还款的请求。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该行在月末还款日到来之前,为他们办理按揭贷款延期还款2个月,解了新市民燃眉之急。
一家烩面馆引来200名新市民
李卫和妻子徐喜妹十年前从河南汝州来到常熟创业,起初做床上用品批发销售生意,在该行信贷支持下,2020年转行开了一家烩面馆,瞄准来自河南、山西、安徽的新市民,因为物美价廉,积累一大批熟客,生意红红火火。夫妻俩全款买了车,还在老家按揭买了房。
李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他们拖家带口来到常熟生活了十余年,经济上站稳了脚跟,但心里却没有归属感,原来他们女儿就读于当地一所私立小学,距离远、学费贵,教育质量与公立学校相比差距较大。他们的兄弟姐妹大多在常熟创业,在孩子入学上感同身受。
常熟农商银行获悉后,多方奔走,协调地方教育部门,帮助李卫的女儿如愿上了公办小学。
常熟农商银行在与夫妻俩的沟通中,结下了“金融之缘”,不仅为他们提供基本账户开立、储蓄、市民卡、社保卡等业务服务,而且主动帮助他们了解、咨询当地新市民的政策红利。
夫妻俩萌发一个梦想,就是把自己的烩面馆打造成为当地新市民的“春来茶馆”,让来自同村、同镇的老乡能够尝到“家”的味道。
李卫和徐喜妹在常熟创业的成功故事,在家乡反响很大,先后引来河南汝州200名新市民来到常熟创业安居。
从帮助李卫女儿入学案例中,常熟农商银行得到启示,要留住新市民,必须首先解决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行领导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建议,并得到积极回应。地方政府整合教育资源,让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居民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女大学生成为“新农民”
90后宁云霞是安徽省安庆人,2017年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与丈夫一起来到常熟市董浜镇自主创业。他们租种当地闲置的土地,在常熟农商银行办理10万元贷款,并且获政府贴息扶持,创立了秾韵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黄金小玉米”因质优价廉受到消费者青睐。
随着“黄金小玉米”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宁云霞需要更多资金建造大棚和建立真空包装生产线。但是创业刚刚起步,资金缺口成了夫妻俩的难题。常熟农商银行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不到3天时间,就发放了一笔“富民创业贷”,降低了他们的融资成本。
像宁云霞这样在常熟的创业者,只是常熟农商银行服务新市民领域的一个缩影。
在创业需求方面,该行推出“富民创业贷”,面向在常熟注册经营、有具体经营项目的小微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创业主体,提供最高500万元、最长5年期限的贷款。
在住房需求方面,该行落实当前房贷利率优惠政策,配套新市民专属装修礼包和消费“备用金”。
鉴于部分新市民无法提供收入证明或没有征信记录,该行通过优化迭代信用卡审批模型、增加人工审批环节,提高新市民客户的授信审核通过率。
同时,为了打破新市民信息获取难、资信难评估的现状,该行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和监管数据的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汇聚社保、医疗、住房、工商、税务等各方数据,多维度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简化传统资信证明方式,加强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对新市民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和风控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大数据审批模型,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
作为本土银行,依托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和下沉村居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常熟农商银行精心打造了5分钟金融服务生态圈。新市民在常熟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都可以在5分钟内就近享受该行营业网点或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该行把新市民纳入网格化服务范围,以乡土情结为纽带,以“新市民员工”服务“新市民客户”为特色,拉近了金融机构与新市民的情感距离。
新市民有了自己的“银行”
近年来,常熟市新市民群体呈爆发式增长,仅常熟高新区(东南街道)小康村就有2万多新市民。
今年上半年,江苏银保监局出台55条服务新市民政策后,常熟农商银行成立全省第一家“服务新市民创新网点”——小康支行。小康村是当地知名的新市民集中地,这些新市民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从事零售业,卖服装、做小吃……他们用辛勤劳动撑起当地的“夜市经济”。但他们普遍面临同样的难题,即难以从银行贷到款,难以获得均等、便利的金融服务。
如何服务好新市民已经成为小康村党委的头等大事,今年,小康村党委将服务新市民列入“一号工程”,并与常熟农商银行联动,以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小康村党委副书记顾丽霞对《中国银行保险保》记者说。
与此同时,常熟新市民事务中心与常熟农商银行联合设立“新市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将常熟农商银行小康支行作为触达新市民群体的基层试点平台,深入研究新市民服务课题,打造“政务+金融”新市民综合服务体系,服务好小康村2万多新市民群体。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触达新市民客户3000余人,主动了解疫情对新市民生活、经营的影响,为近百位新市民提供2500余万元的信贷支持。”常熟农商银行小康支行负责人刘磊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破冰’,新市民自身的思想更要‘破冰’……”刘磊对新市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不少新市民表示,到发达地区找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城市归属感普遍不强。
囿于相对封闭的生活圈,新市民金融知识匮乏,对银行服务也存在误解——总认为“我们是外乡人,银行不会给他们贷款的”,这样的思维定式导致有资金需求的新市民盲目从贷款中介、网贷平台获高息贷款,有的甚至中招电信诈骗。
为此,常熟农商银行组建了新市民综合化服务团队,打造“1+N”老乡服务模式,小康支行“新市民之家”作为试点平台,设置了服务新市民各类生活、消费需求的“接待驿站”,组建新市民志愿者服务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和便民服务。
同时,充分发挥网点优势,该行在常熟地区拥有109个营业网点和153家普惠金融服务点,金融服务实现镇村全域覆盖。
新市民之家以微沙龙、知识讲座等形式定期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主题宣传活动,同时深入新市民集中的村、社区、园区、企业开展防骗反诈、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教育,让广大新市民在“江南福地”居者有其屋,职者乐其业,扎下了根,圆了创业安居梦。(记者 祖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