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上海与苏州这两座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从以往“上海创新、苏州生产、全球销售”的模式转变成“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全球领先”。统计数据显示,上海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32万亿元,苏州也已迈入了“两万亿俱乐部”,两地相加超过6万亿元,这个数字超越了国内大多数的经济圈。
【资料图】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技术要素服务的“沪苏双城记”拉开了帷幕。
强强联手促进沪苏双城技术交易
今年,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厅联合发布了《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由上海技术交易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成长三角互联互通的技术要素市场网络。
在政策出台前,上海技术交易所已经布局了长三角互联互通的技术要素市场网络,其中的一个枢纽就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2021年6月,上海技术交易所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战略合作,共同建设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加快打通科技要素在沪苏两地流动的堵点。
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的成立,让上海与苏州在技术交易领域有了联系的纽带。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总经理华中伟介绍,中心在充分研究科技要素交易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成果转化链条,形成了四大核心功能板块,一是以非标准化的科技要素交易制度适应功能,二是专业服务机构的组织服务功能,三是科技要素交易要素资源的集聚功能,四是科技要素标的市场价值发现功能。“我们将发挥综合交易平台的优势,支持科研活动的价值发现。”
是什么促成了上海技术交易所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华中伟说,上海技术交易所拥有国家级的交易资质和专业功能,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在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确权确价,这是国家赋予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一个职能。苏州工业园区是一片创新的沃土,吸引了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众多机构,形成了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材料等产业创新集群。“我们希望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强强联手,通过一个市场化机制让技术要素顺畅流通,降低交易成本,让企业需求能更好地适配科技创新成果。”
经过半年左右的筹备运营,2022年1月,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成功鉴证了首单技术交易合同并开具凭证,项目成交金额为6623.1万元。对中心来说,这是迈出的成功第一步。
创立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管线合作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自诞生之初,就承担着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使命。2021年,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100亿美元,增长约16%,使用外资19.7亿美元,获评江苏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整个园区共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018家,产业总值达到1177亿元。
面对这样一片要素资源集聚的创新沃土,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需要扮演的是一个栽培匠的角色,让苏州工业园区结出更多果实。
“促成生物医药管线合作,是中心的核心服务。”华中伟说,“通过一年运营,我们已经触达了2000多家企业,集聚了17000多条管线的数据,为企业提供信息披露、数据整合、交易鉴证、知产评价、金融贷款等一系列的闭环服务。”此外,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将围绕管线资产交易完善生态体系,组织生物医药资产交易活动论坛,谋划构建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商业化、资本市场等专家智库,加速形成生物医药科技要素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投入成本高、研发难度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设立了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管线合作平台——药联社,打造“有价有市”的生物医药资产信息流通环境。目前,平台累计实现生物医药技术交易和技术转移服务超6亿元。
在境内合作方面,药联社已成功服务一家上市药企,为其对接苏州工业园内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双方就一款处于三期临床研究阶段的抗抑郁候选新药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深度对接后,上市药企计划将苏州研究院升级为立足于苏州的全球性管线合作中心。在跨境合作方面,药联社促成了园区内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合作,两家企业已签署交易协议,标的价格超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