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中国茶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3个申请人类非遗成功的项目,洞庭碧螺春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与有荣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此机会,我们盘点了一下苏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了不少从未耳闻的项目,算是开了一番眼界,原来还有这样的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个批次、10个类别、1557个项目、3610个子项目的非遗。

其中,江苏非遗子项目161个,苏州31个,分属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八个大类。

类别:传统音乐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以玄妙观道教音乐为代表的苏州道教音乐属于正一派道乐,历史可追溯至西晋,它继承了古代音乐的传统,吸取了庙堂音乐等成分,还受到堂名音乐、江南丝竹、昆曲、吴歌等吴地音乐艺术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深受群众欢迎。

类别:传统戏剧

苏剧

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

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发源于14世纪的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其“水磨调”风格委婉细腻、流丽悠长,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类别:曲艺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

两者合称苏州评弹,因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评弹也俗称“说书”。

类别:传统美术

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于苏州城乡。近来苏绣行业逐渐萎缩,现主要集中于苏州市区和高新区东渚镇、镇湖街道一带。

泥塑(苏州泥塑)

苏州泥塑和潮州浮洋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齐名,是中国泥塑的重要代表。

苏州泥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型泥塑,即庙宇的神佛塑像;另一类是泥塑小品,即虎丘泥人。

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苏州桃花坞一带,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曾流行江苏、上海、浙江等处,远销各地,并流传到国外,日本的浮士绘等版画艺术受其影响甚大。

灯彩(苏州灯彩)

苏州灯彩门类齐全,制作精良,形制大小兼备,小到十公分左右,大到三十多米不等,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苏州灯彩集剪纸、绘画、纸扎等多种工艺手法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范。

玉雕(苏州玉雕)

考古发掘证明,六七千年前苏州地域已有玉石雕刻品出现。

明清时期,苏州琢玉成为中国玉器的制造中心,饮誉天下,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有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

核雕(光福核雕)

光福核雕是一种以果核为材料的传统雕镌艺术,发源于苏州市光福镇和香山街道舟山村。

明清时期,苏州核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语文课本里的《核舟记》即是一证。

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

苏派盆景清秀古雅,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通过艺术加工与精心培养,在盆钵之中创作出来源于自然的形象美、高于自然的意境美。

类别:民间文学

宝卷(吴地宝卷)

宝卷,亦称宣卷,因以说唱形式来宣唱佛经经卷而得名,是一种综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说唱文学。

吴地宝卷以同里宣卷、河阳宝卷、锦溪宣卷和胜浦宣卷等为代表。

吴歌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

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类别:传统技艺

宋锦织造技艺

宋锦,为宋代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产于苏州,故称“苏州宋锦”。

唐宋时,苏州成为国内丝绸生产中心;明清时苏州有著名的苏州织造府,其宫廷织造和民间丝织产销两旺,素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之称。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是一种古老丝织技艺,主要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

香山帮传承千年,明清时达于鼎盛,北京故宫、天安门和苏州园林是其代表作。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御窑金砖是我国窑砖烧制业中的一朵奇葩,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等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所以也称为“苏州明式家具”,艺术风格鲜明,独树一帜。

制扇技艺

苏扇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统称“苏州雅扇”,制作集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精湛技艺于一体,历来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掌中宝物。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苏州剧装戏具与昆曲相伴而生,底蕴深厚,融会了绘画、刺绣、色彩、历史、文学等各种文化艺术元素,结合造型、印绘、缝制、制革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系统的手工制作技艺。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苏州制作的乐器品种繁多,二胡、阮、古筝、琵琶与一度失传又恢复制作的箜篌、编钟是其中的代表。

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一批用“苏”字命名的民族乐器更是具有苏州地域特色。

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装裱修复技艺是一种古代书画珍品修复还原的传统手工技艺。

苏州是全国裱画的发源地,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高超,传承悠久。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在我国文房“四宝”中享有特殊盛誉。

近代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不少传世名画上运用的颜料,多出于姜思序堂的乳钵之中。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碧螺春茶的采制流程全部由手工完成,至今仍完全采取传统的采制技艺。

类别:传统医药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

苏州吴医荟萃,药业兴盛。清代中期,吴门名医雷允上所处的时代正是吴门医派温病学派日趋成熟的时代,医家在对温热病治疗的实践中发明了剂量很少但很有效的治疗方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神丸。

类别:民俗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到对伍子胥的纪念。后来逐渐演化成苏州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民俗活动。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她们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获得了苏州“少数民族”之称。

庙会

苏州有三项庙会入列国家级非遗,包括姑苏区申报的苏州轧神仙庙会,相城区申报的圣堂庙会,张家港市申报的金村庙会。

信息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图:苏茶网、摄图网

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