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颁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助力城镇污水处理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再次强调了做好污水收集改造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是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合肥市内各条快速路相继建成,从2011年年底的31.1公里增加至目前的192公里;和平路、习友路、兴业大道等一批主次干道路相继通车,城市道路长度达3188公里,累计增长39.3%,“高快一体”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但与此同时,老城区部分路段路面破损,雨水、污水管网没有分流,污水堵塞、污水外溢的现象屡见不鲜;改善城区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的状况,防止雨污溢流污染、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染物消减效能成为了城市迫切解决的难题。

板桥河作为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的支流,横穿瑶海庐阳,其河流的水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合肥全市的水体质量。其河流中段的杏林排涝泵站及凤台路入河排口上游处,因为老小区居民众多、污水管道大多直接排入河内,约有1.35平方公里汇水范围内的市政排水设施及周边21个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系统亟需改造。

“微创手术”,科学把脉城市生命线

7月11日,由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改造的板桥河杏林排涝泵站及凤台路入河排口整治工程正式进场施工,划分为9个“手术”班组,在河流区段的21个小区全力完善混接管道雨污分流改造、排水设施提标改造、排水管网进行修复新建、局部管道及化粪池清淤等各项工作。

不同于以往城市地下管网遭遇变形、破损、开裂、渗漏等情况,维修起来通常会大动干戈、“开膛破肚”,而且作业效率低,施工周期长。公司将技术前沿应用于管网改造,让雨污水管网修复可以做“微创手术”——通过CCTV管道机器人的运用,将现状污水收集管网,进行系统诊断、分析和检查,对部分管网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问诊把脉”、局部侦查,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网施工、达到修复效果。

二公司在项目进场之后对标达标、落实落细,精密部署前端任务。为避免图纸前端设计时“雨水井无法在晴天保持无水状态”的问题出现,项目从溯源开始排查,采用小型机器人从管道底部往深处“爬行检测”,途径7600米、覆盖1.35平方公里,借助图传和红外线检测,实现管网漏洞的“点对点”精准定位,施工速度快、综合成本低,大大提升了修复效率,从而避免积水内涝问题和雨污水管网混错接合。

“无感”修复,城市自然和谐旖旎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运料车来回穿梭,摊铺机有序作业,压路机梯次跟进,工人们也正加紧进行管道开挖、管线敷设、铺油罩面等工作。外部施工火热进行,居民家中的各项管道却仍都能正常使用、正常排水——为最大程度降低维修期间对居民生活的打扰,项目以疏代堵,采用了“边排水、边改造”的解决方案。

“凤台路是很多人上班的一条主要交通道路,每天有很多车辆来往,现在偶尔能看到一些小路进行半封道施工,要不是看了小区公告,我还以为是修路咧,”家住在杏花北村的居民王先生在路过项目时对施工人员欣喜地说道。

“真的没什么感觉,家里用水啥的都很正常,而且想着此次改造以后就能够对地下管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水不往河里排了,污染也变少了,环境也变好了,应该予以支持。”像王先生一样好奇、来施工现场询问的居民不在少数,路过的人们竖起大拇指为这群“城市清道夫”纷纷点赞。

8月23日凌晨5点,当庐阳盛夏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河面,杏花北村小区路段的雨污水管道改造已全部完成。施工人员将机器人放入其中进行最后检查,确认无误后将“手术部位”进行填充及道路修补。一场微创手术就此结束,崭新的道路、繁忙的行人,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经过全面检测修复后的管网系统以全新的姿态重启连接万户的工作。

高效履约,让河道重新呼吸起来

城市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更是城市的生命线和血管,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事关民生安全和百姓福祉。公司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党员带队,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剩余杏林排涝泵站附近的老旧破损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老城区管网改造布局。

“现已完成雨污水管的敷设和泵站中心在内所有地段的提升改造,目前正加班加点对道路基础进行铺设。”项目执行经理许小明指着眼前的忙碌施工场面介绍说,为了尽快完成工期完成改造工作,项目建设基本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在场作业,现已进入收尾工作,“下一步将会对非机动车道的沥青进行浇筑修补,十天之后就可以竣工验收,到时候周边市民也可以方便顺畅通行了!”

工程建设完工后,将有力解决板桥河杏林排涝泵站排口及凤台路入河排口上游排水直接入河、不能进市政管网的问题,有力促进板桥河河道水质改善,提升周边人居环境。同时,通过对部分缺陷雨污水管网的改造,加快了雨天降雨的收集及排除,有效提升区域内雨污水收集能力及排水防涝能力,让板桥河的负担大大减轻,河道也渐渐重新“呼吸”起来……(周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