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种植大户正在田间测量株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巨型稻”就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水稻。8月8日,记者最新了解到,今年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在全省首批试种的“巨型稻”已长到1.9米。
昭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黄国梁介绍,今年初,在东至县农业农村局的谋划下,昭潭镇政府组织种植大户到福建进行了“巨型稻”相关考察,在得到专家调研论证后,进行了引进。这也是全省首批“巨型稻”。
引进后,采取全程托管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方案,并由昭潭镇农技站派专人负责技术实施指导。公司以每亩1500斤水稻产量作为担保,低于1500斤公司赔偿,并以高于市场价20%回收稻谷。此外,还以每吨50元价格回收秸秆,每亩稻田可产秸秆3.5-4吨。“巨型稻成熟时,秆青籽黄,秸秆富含营养,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
该“巨型稻”名为“丰超6号”,全生育期155天,落户在昭潭镇思源河村示范种植,面积达245亩。黄国梁透露,经过近三个月的大田生长,现在的“巨型稻”茎秆粗壮,分蘖力极强,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株高已达1.9米!
“现在,它们正处抽穗扬花期,预计平均亩产(机口稻)能达到1800斤。每亩施有机肥(饼肥)75公斤,水稻配方肥10公斤。病虫害防治在移栽后30天化防一次,且全生育期只防治一次。”黄国梁补充。
“巨型稻”每亩肥料种子成本约为650元,普通杂交稻肥料种子农药成本约为550元。由于其他人工等投入成本相近,对比之下,“巨型稻”平均每亩投入成本要多100元左右。但从收益方面来看,按目前“巨型稻”的估产情况,平均单产每亩预计可达到1800斤,比普通杂交稻要多出300斤左右。秸秆回收平均每亩又可多出150-200元,合计每亩可比种植普通杂交水稻收益要高出600-800元。
“今年巨型稻成功示范后,下一步有计划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带动示范引领,惠及更多的农业主体。”黄国梁表示,推广“巨型稻”有助于实现一产融合二三产业发展,利用村申报农作物秸秆回收再利用项目来进一步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渠道。
据了解,“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水稻,为杂交品种,株高2米左右。如今,“巨型稻”已在中国多地试种成功,既包括传统水稻种植区域的湖南湖北,也包括广东广西等海边盐碱地、旱改水贫瘠土壤等。
合报全媒体记者 任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