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不是长在地里,而是“挂”在枝头;葡萄不需要人工施肥,而是享用进口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装置提供养分;无土栽培的草莓,更是增加了一份独特的“科科甜”……

都说合肥的城市名片是科技创新,在合肥地产水果的背后,也蕴藏着科技密码,一颗颗水果也饱含着“科技味”。随着创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引入,水果品种更加丰富,结构更优化,老百姓的果盘更加丰富、更加健康。

西瓜“悬空”生长 减少病虫害危害


【资料图】

西瓜不是长在地里,而是“挂”在枝头。这样的“神奇景象”就发生在位于庐阳区大杨镇的庐阳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里。

7月26日,记者在示范园大棚内看到,一颗颗拳头大小的西瓜就挂在支架上,每个西瓜有专属标签,标注了挂果时间。

“这颗西瓜是7月14日挂果的,下月14日就成熟了。”安徽芸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根告诉记者,西瓜口感纯正,回归到30年前原味。产品的销量都非常好,上市以来供不应求。

别看这些西瓜的重量只有2到3斤,它们的来头可不小,有甜妞、早佳、瑞士进口711等品种,再搭配设施大棚以及数字化物联网控制技术,对温度、湿度、光合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全年2到3茬栽培,从5月到年底都有西瓜供应。

在数字大屏上,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李根告诉记者,大棚配备了先进的环境检测系统,实时显示棚内的温度、湿度,就是为了让引进的西瓜品种能适应合肥的生长气候。

“悬空”生长能让西瓜栽培不受地块限制、不争良田,大棚内3亩西瓜相当于露天西瓜15亩左右。

这些西瓜之所以能在大棚中 “悬空”生长,原因在于大棚内采用无土栽培,西瓜就种在装有进口泥炭、椰糠、草碳土、松针土、发酵牛粪等混合而成的营养土里,最大程度减少了虫子和病菌对西瓜的危害。

在基质大棚,李根驾驶对翻机,将进口泥炭、椰糠、草碳土等搅拌混合到一起,再经过发酵、高温消毒等流程,这些基质就成为西瓜等水果赖以生存的营养源泉。

葡萄“喝”上全自动营养液

在包河区大圩镇的合肥鲜来鲜得生态园,夏黑、金手指、巨峰等葡萄相继进入采摘期。颗粒饱满的巨峰、细长剔透的金手指、果粒小而甜的夏黑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2011年,生态园负责人贺明伍在大圩流转150亩土地,用科技创新走高端精品葡萄路线。2012年,他采用平衡树势、绿色防控、生态循环等模式控产提质,并开创了“一亩地六棵树”的种植法。

“想要标准化种植,靠的就是科技手段。”贺明伍介绍,他整合江浙沪等地的先进种植经验,借鉴先进栽培设施和果实采摘方式,1亩地种植6棵夏黑,每棵挂果约500斤,每斤采摘价不低于20元。

农业种植是一个耗人力耗时间的活,靠人力给每株葡萄树输送营养和水分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贺明伍花费30万元引进了一套进口的全自动肥水一体化装备,让“葡萄成长”更加精细化了。

记者在葡萄树下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喷头,每隔三到四天会自动喷洒经过配比好的肥水。

在智能肥水一体化中控室,两个大桶分别装有肥料、水,与之连接的是自动设备,“设定好时间和分量额度,就不用再操心了,工人只需要定时来查看添加。”贺明伍告诉记者。

草莓从“颗颗甜”到“科科甜”

今天的长丰草莓,多了一份“科里科气”的独特甜味。

在长丰草莓高新技术示范园,一层层草莓苗灌溉施肥系统如同从天而降的瀑布,被称为“草莓天瀑”。若是到了冬季,鲜红的草莓点缀其间,将更加壮观。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草莓天瀑”是目前最先进的草莓无土栽培种植系统,由智能温室、可升降的悬挂式无土栽培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高密度、自动化、省力化、节水节肥、环境友好、适应性广泛等特点,每平方米可种植20株草莓苗。

无土栽培、精准滴灌,提产量、防虫害、利于观光,在这片天瀑上出生的“流红果”,可谓“片土不沾身”,堪称草莓界的“小仙女”。

“科科甜”的草莓,甜到消费者的心里头,更点亮了莓农的甜蜜生活。

近年来,合肥市促进草莓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重点打造了蔬菜瓜果、特色经果林、草莓等十大主导产业。据产业调查,全市草莓种植面积22.2万亩,品牌价值达73.66亿元。全市果树面积近60万亩,较“十二五”末增加了近15万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