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在郎溪县姚村镇天子湖村杉树岭村民组,种粮大户马贵启与爱人汪盛翠正在稻田里除草,两人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

“我今年一共承包了78亩农田种植水稻,涉及农户26户,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撂荒田。 ”马贵启告诉记者。

当地村民洪登明今年73岁,年事已高、无耕种能力,儿子在外地工作。洪登明一直希望能复耕3.6亩的责任田。 “这下好了,马贵启一承包,撂荒田又成了良田,每亩田还有两三百元租金收入。”洪登明说。

今年53岁的马贵启是姚村镇姚村社区周冲组村民,曾在南京、上海等地打工。 2018年,马贵启返回郎溪创业,在该县凌笪镇流转300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承包合同到期后,马贵启在离家较近的天子湖村杉树岭村民组流转土地继续种粮。

谈及返乡种粮的初衷,马贵启告诉记者,除了年龄大不适合外出打工之外,最主要原因是想把撂荒地捡起来,重新种上粮食。

“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不少田地没人耕种,实在可惜。耕地要保护,粮食才安全啊。 ”马贵启告诉记者,他对土地一直充满着感情,所以决定回来种田。

在流转田地过程中,马贵启出资雇请挖掘机师傅对荒田进行整治,并疏浚周边沟渠,为规模化种植奠定基础。

“今年准备种两茬,等稻子收割了,再种一季油菜。我还想着明年到隔壁夏桥村芝麻沟、瓦沟两个村民组再承包百亩左右田地,扩大种植规模。”马贵启说。

据姚村镇副镇长刘伟介绍,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今年以来,该镇全面推行落实镇、村两级“田长制”,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推深做实耕地保护工作。

“我们对全镇撂荒田进行摸底调查,确定田块位置,明确承包责任人,督促村级田长切实履行好义务,逐一落实农业保险及相关惠农补助,引导大户、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与撂荒田复耕复种,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刘伟告诉记者。


【资料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