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安徽省经信厅公布了
2022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名单
我市7家企业跻身其中
上榜数量全省靠前、皖北领先
2022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名单
(阜阳部分)
北矿磁材(阜阳)有限公司
安徽翔胜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华兴车辆有限公司
安徽晶宫绿建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环嘉天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伟晔机械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市着力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融资支持,通过“四送一服”等活动强化帮扶实效,引导全市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政府扶持 企业创新齐发力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
位于颍东经开区的安徽万古力安电气有限公司,在创新发展上发力,瞄准远程控制高频次漏电保护开关产品的研发。而在如何提高产品性能上,企业遇到了困难。
“在两万次闭合以上,我们每增加100次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创新的难度非常大。”安徽万古力安电气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屈克龙告诉记者。
当地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们与浙江科研机构对接,通过联合研发、利益共享机制,成功破解了技术难题,开发出的新产品领先于同行业,并顺利打开珠三角市场。
以产品创新抢占市场,阜阳市先后梳理院所、平台、成果、人才合作需求319项,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力度,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帮助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力争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数字化赋能 提质降本增效
产品出新,生产设备也要升级换代。
围绕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数字赋能行动”,市经开区的中航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园区帮助下投资800万元,引进液罐数码自动生产线,一个班组5名工人通过操作电脑显示屏就能完成以前近20名工人的劳动量。
“通过新设备的引进,实现自动上下料,节省了劳动力达到50%。”中航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液罐数码组班长郭学良告诉记者,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精度也控制在0.1毫米以内,为他们延伸打造高端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给平台、技改给政策,阜阳各地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引导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倾斜,不断提高企业质效、壮大特色产业体量、增强制造业效益,力争全年新建30家省级智慧工厂、一到两家全省制造业综合百强企业,加快阜阳十大特色产业发展。
“保姆式”服务 为企引才
位于太和县的安徽贝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上市。但高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太和县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与企业一起进行岗位分析和市场调研,第一时间向企业推荐高端人才候选人,目前已为公司招聘到岗5名高端人才。
为企引才、为产业链留才。太和县动态跟踪重点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创新升级人才政策,制定“太和英才计划26条”,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对制药类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最高一次性提供补助15万元,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提供一揽子贴身服务。
“陆续从国外以及江浙沪引进了研发、有机合成还有自动化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安徽贝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说,随着这些人才的陆续引进,他们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在强化金融服务方面持续探索,在优化产业配套服务上做好要素保障。
眼下,阜阳各地纷纷推出多项政策举措,通过“内外合力”加速数字赋能,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升级,推动行业“小巨人”强筋健体。统计显示,全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59家。
据了解,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要求在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和创新化中具备鲜明特点。省、市将对入选企业在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上市培育等方面重点扶持,并优先支持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