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村已修建完成的石笼护岸。

阳春三月,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黄墩村,有着800年历史的抱丝柳树又抽出了几棵新芽。树下河道旁彩砖铺设的亲水步道沿河延伸,与远处山上石坎梯田里的油茶林相映成趣。

行走在金安区小流域水土综合治理项目区域内,随处可见如此美景。 2013年以来,金安区共完成官塘、黄墩、龙王岩、金花堰等11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中央、省、市级投资总计1105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4.29平方公里。 2021年,该区横塘岗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

修复生态保平安

在金安区南部的张店镇洪山村,记者看到沿路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处处充盈着春天的气息。在洪山小流域项目治理现场,一台小型挖机在河中翻动着大大小小的碎石,几名工人熟练地将镀锌的格笼安放在模具之中,随后填入大块碎石,扎紧装满的格笼,将模具拆去,一块一米多长的生态护岸就安装完毕了。

“金安区小流域治理近年来多采用这种‘石笼护岸’技术,尽量少用、不用混凝土浇筑。采用‘石笼’生态环保,利于草木、小鱼小虾的生长,同时施工条件宽松,不受天气影响,能有效降低成本、减短工期。 ”金安区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高兵向记者介绍。

金安区涉及长江和淮河两个流域,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中部多为低岗丘陵,属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之前,我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很多小流域河道淤积,一到汛期,洪灾频发,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高兵告诉记者,2013年金安区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县 (区),近年来该区以小流域为单位,实施山丘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说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横塘岗乡水利站站长马同余深有体会:“我们这河流多,以前疏于治理,每年夏天一下大雨,水就掺着泥沙涌进河里,只要大雨必遭灾。”横塘岗小流域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位于大别山南麓丰乐河源头,包括三大片区、三条主要支流,为坡面型小流域。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采用水平阶、坡面截排水与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水蚀坡林地技术体系,以山塘、堰坝联合运用的水资源拦蓄径流工程结构体系,以及嵌入式路沟一体、节约占地的经济林坡面排水体系,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7.8公顷,封育保护7228.8公顷,河道疏浚工程10.8公里。 “仅以横塘岗小流域为例,这里年可保土4.15万吨,年蓄水总量达到39.80万立方米,项目区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0%以上,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到96.98%,有效地减少了地面径流和土壤流失。治理之后,近几年横塘岗乡基本没有出现灾情。 ”高兵说。

保持水土产业兴

在横塘岗乡黄墩村,趁着上游龙潭河水库放水,龙潭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吕自成将一袋袋蟹苗放入河中。 “现在的水质好多了,多亏了有这好水,咱们公司的大闸蟹越养越肥,这几年销售情况越来越好。 ”吕自成说。吕自成早年在外闯荡,这几年看到家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依靠清澈的水源,他饲养的龙潭湖大闸蟹逐渐打响了品牌,年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元。

同样受益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还有油茶基地,该村油茶基地已达3500余亩,产值500余万元。

如今的黄墩村,村集体经济已突破百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而,就在几年前,当地受限于自然因素,产业发展颇为困难。 “黄墩村地势高、陡,多为灌溉困难的岗地,很难开发。 ”黄墩村党支部书记黄刚说。

2018年,黄墩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石坎梯田修起来之后,荒山终于能利用了。没有了水土流失,咱们村发展产业就有了基础,目前已形成包括粮食种植、油茶种植、水产养殖、禽畜养殖、农资服务、工程建设在内的‘1+6’总体产业布局。 ”黄刚说。

通过综合治理,金安区小流域沿线纷纷发展起了特色产业。金花堰、毛岭河、古埂等小流域利用水质清澈、环境优良的特点,通过整修梯田、修建生产道路、整治沟渠水系等,发展优质水稻、稻虾养殖、精品脆桃等产业。张店镇洪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今年完工之后,当地的葡萄、脆桃、樱桃等果园的农业基础设施也将会得到升级。

工人正在安装石笼护岸。通讯员 蒋国婷 摄

改善环境人居美

在金安区毛坦厂镇的东石笋景区,青山苍翠,溪水奔流,时不时看到游客徜徉在石笋河岸边,欣赏美景。

“别看这里现在这么漂亮,几年前的一场洪水差点让景区毁于一旦。 ”东石笋村小山头组村民朱章宏告诉记者,自2020年石笋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开展以来,当地政府实施了河道整治、面源污染治污降解、封育治理等三项工程,还修建了2.5公里人行步道及各类景观。 “通过小流域治理,咱们东石笋的景色比以前更漂亮了,我家的农家乐生意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朱章宏说。

黄墩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岸边原本杂草丛生、灌木密集令人难以下脚,如今亲水步道、沿河公园已成为当地一景。高兵告诉记者,在黄墩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做到“三个结合”,即生态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沟道治理与景观休闲相结合、径流拦蓄与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综合配置沿河植物保护带、小型湿地、生态护岸。在沿河植物保护带上,立体配置樱花、垂柳、紫薇、红叶石楠等林木,让黄墩小流域成为该区生态治理的一张亮眼名片。

“小流域综合治理并不是简简单单治理好几条河流,要综合考虑生态修复、农业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特色旅游发展等方方面面。 ”高兵告诉记者,金安区在开展小流域治理中,始终把设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掌握小流域区域位置、地形特点、优势条件等基础上,设计单位通过与乡村干部座谈、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坚持山、水、田、林、路、渠、村庄全面治理,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形成“一河一景观、一丘一品相、一村一特色”,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记者 袁野 张大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