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灵璧县向阳镇南王集村的智能化温控菌棚,一排排雪白的双孢菇映入眼帘,空气中透着沁人心脾的香味。
“我们借助南陵县人才、技术、原材料和30万元结对帮扶资金,走上了食用菌种植之路,不仅每年消化掉周边村庄几乎所有秸秆,还辐射带动了数十户村民增收致富。”灵璧县乡缘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计元对记者说。
灵璧县曾是皖北国家级贫困县,南陵县则是芜湖市经济强县,2017年,这一南一北两县因脱贫攻坚而结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灵璧县利用县域结对政策红利,借助南陵县食用菌产业优势,强力推动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快速发展,形成“南菌北移”共建共享的结对帮扶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县域结对为纽带、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子。
借势发展,确定产业共建点
“自南陵县与灵璧县结对帮扶以来,两县不断寻找帮扶工作结合点、确定产业发展共建点,帮扶工作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灵璧县政府负责同志说。
南陵县毗邻长三角大市场,在食用菌种植方面,有超过30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185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规模,年产值近2亿元的体量,掌控芜湖及长三角部分地区食用菌批发定价权。灵璧县有130万人口、200万亩耕地,是粮食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年产农作物秸秆120万吨、粪污10万吨,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发展,是灵璧县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灵璧县提出借助南陵县之力,将其管理技术、经营模式、市场信息、合作平台无缝嫁接到本地,以“南菌北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灵璧县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了周密规划和详细部署,持续用好南陵县帮扶资金,不断壮大食用菌重点帮扶产业。该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优先扶持发展。发展目标列入“两强一增”年度任务清单和县政府重点调度推进工作清单,重点项目书记县长双组长制推进,形成了食用菌发展的高位推进机制。
为推进产业发展,灵璧县政府制定了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在菌种场、菌棒厂、拌料场、食用菌加工厂、标准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担保费用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科技创新和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极大提高了县内经营主体、农户和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近年来,灵璧县统筹投入1.2亿元,并撬动近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全链条打造食用菌产业,加快建设双孢菇生产中心、10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秸秆综合利用+食用菌种植+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振兴绿色循环农业,培育了一批实力强劲的农业“链主”企业,构建了完整的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体系。截至2021年底,该县栽培食用菌面积120万平方米、总产量1.8万吨、销售额1.6亿元,全县从事食用菌行业的各类经营主体达74个。
借智引才,夯实科技硬支撑
“如何生产基料、配制菌棒、调节大棚温度等问题,专家在大棚里手把手地教,在微信群里传经送宝,真是太贴心了。”灵璧县百富泽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杨梦成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引导下,这个年轻人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建成了两个菌棚,带动5名脱贫群众务工。
“食用菌生产周期短、经济价值高,而种植食用菌所需的麦草、牛粪等原料在农村又很充足,特别适合农村群众发展。下一步,我将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村民在农场务工。 ”杨梦成说。
为了快速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技术员队伍,培养一批经营主体和产业经纪人,灵璧县主动邀请南陵县食用菌专家以及高校和农科院专家进驻镇、村,开展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指导。南陵县食用菌专家还与灵璧县经营主体共建食用菌交流微信群,在线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生产管理经营能力。目前,灵璧县农村涌现出刘现卓、郭永乐、张凯、韩双等一大批“带头人”“土专家”,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南陵县食用菌专家充分发挥其在全省食用菌行业的影响力,引导灵璧县食用菌经营主体加入省食用菌产业协会,共享信息资源,促进灵璧县食用菌生产规模稳步发展,产业地位逐步提升。同时,农丰、蕈苑等食用菌龙头企业牵头,组织50余家经营主体成立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协会,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等服务与合作。
南陵县积极引导该县农业龙头企业在灵璧县实施合资共建产业基地,促进两县食用菌经营主体加强合作,带动了灵璧县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提升。近年来,南陵县联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陵县春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分别与灵璧县蕈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安徽乐永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灵璧县双亚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结对帮扶产业合作协议书。
借助南陵县农业科技实力强的优势,灵璧县加大技术引入和人才交流,与南陵县合作共建菌棒研发中心和菌种生产、研发中心,进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在菌种选育、高效栽培、菇棚建造、智能管理、菌渣利用、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2021年底,南陵县累计投入资金6650万元,为灵璧县培训食用菌技术人员400余人,带动7类菌类产业在当地发展,帮助灵璧县建成60多家高标准、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借力裂变,激活发展新动能
“我们在发展金针菇、平菇、双孢菇等既有品种的基础上,稳步提升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新品种栽培面积,日加工能力30吨,现已建成长江以北最大的鲜菇分拣、清洗、加工基地。”灵璧县杨疃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说。
杨疃镇食用菌种植基地拥有2.42万平方米现代化温控智能化双胞菇房,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畜禽粪便8万吨,年产值4600多万元。 2021年,灵璧县计划总投资2.55亿元,在杨疃镇规划建设“双孢菇生产中心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食用菌加工流通集聚群项目、秸秆收储利用项目、有机肥厂建设项目、特色文化景观带项目”等十大示范区建设项目,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现代化示范基地。
灵璧县还在渔沟镇、向阳镇、韦集镇等乡镇建设了35个规模化基地,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食用菌产业已形成多点连线、全域发展的裂变效应,带动了1.3万名农户就近就业和发展产业,人均年增收6429元以上。
该县积极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行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村干部培养为食用菌产业致富带头人,把食用菌经营主体负责人吸纳到村“两委”,推行“三统一分”发展模式(统一制料制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分户栽培管理),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灵璧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和创建特色名牌产品,加强食用菌特色品牌示范带动效应。该县正规划把全县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全部纳入质量追溯监管平台,严把标准关、质量关。
在稳步做强食用菌产业一产基础上,灵璧县持续推动做大二产、搞活三产,推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着力补齐设施装备、菌需物资、基地建设、菌种菌材等要素短板,改善食用菌品质,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利益联结方式,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品牌打造、菌旅融合等后续相关产业,打造特色食用菌产业集群。
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