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卫氏义庄文化,把精神财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常熟市辛庄镇卫家塘村

卫家塘村位于常熟市西南角,由原卫浜、石桥、谢家塘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8.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5亩。全村有47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5964人。村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70名。卫家塘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苏州市先锋村”等荣誉称号。

走进常熟市辛庄镇卫家塘村,坐落于原卫浜老街的卫氏义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极具江南建筑风格韵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2年被确立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卫氏义庄衍生出的“义庄文化”,让这方具有深厚慈善底蕴的友善之地,用代代传承的“善基因”、代代践行的“善行动”,构筑起了以德善为主线的道德脉络。

如今,卫家塘村又赋予了义庄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其中之“义”,是融于党建引领的“为民服务”,是融于文化建设的“德善传承”,是融于美丽乡村的“凝心聚力”……方方面面汇聚起了卫家塘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德善文化浸透古村

驱车从卫家塘村主路前往姚巷宅基,需要经过一条200米长的小路。这条路颠簸不平,两旁杂草丛生。“两车交会时,一个不小心车轮子就会陷到路边的泥地里。”村民王小珍埋怨道。

正当村里商量着该如何打通这条“梗阻路”,解开村民“心疙瘩”时,村里的企业家卫忠站了出来。

今年59岁的卫忠在常熟市里经营着一家涂料公司,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公司发展蒸蒸日上。然而,当卫忠回到老家姚巷时,落后的基础设施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如今事业发展得好了,希望老家也能发展得好,和村里的父老乡亲共享发展成果。”卫忠说,作为卫家后人,从小接受卫氏义庄文化的熏陶,接济救助百姓便是其中一大重点。为此,卫忠准备自掏腰包,投入100万元用于道路修缮以及沿线基础设施提升。

据考证,江南最早的义庄由范仲淹在苏州创办,卫氏后人敬仰范仲淹,传承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由卫肇吉创办“卫氏义庄”,以“养”和“教”为两大主要功能,其中“养”表示养济群族之人,“教”则指设立书塾教育弟子。

随着义庄的发展,救济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涉及济贫、养老、备荒、助学、襄助红白喜事等诸多方面,不仅对这片区域百姓的基本生存、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成为心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志之士的成长土壤和出发地,卫氏义庄文化也成为了当地繁荣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

在浓厚的卫氏义庄文化浸染下,像卫忠这样的爱心企业家在卫家塘村不在少数。今年年初,经营着一家橡胶公司的企业主翁国忠找到村党委书记杨建忠,热切地表达了为村里优秀学子设立奖学金的愿望。

村民心怀善意,德善之风浸透卫家塘村。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义庄文化,以此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化熏陶。”杨建忠说。

卫氏义庄时代新解

走进卫氏义庄,内部结构规整,有东西轴线两组各五进院落,设有德善书院、后乐堂、乡风文明馆等。

2019年,卫家塘村启动卫氏义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缮工程,项目占地面积1918平方米,总投资约800万元。

为最大程度挖掘义庄文化,卫家塘村党委一方面赴苏州、无锡、上海等地考察学习,走访范氏、卫氏后人,多方了解卫氏事迹,加深对义庄先祖秉持的“先忧后乐”理念的理解,做好修缮工程考证依据。另一方面,邀请诸多专家学者以《卫氏续修宗谱》《范氏宗谱》等为基础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卫氏义庄江南文化联盟,定期开展相关学术论坛或文化沙龙。

今年年初,卫氏义庄工程基建全部完工。卫家塘村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对义庄内部进行了重新布局。其中,“小厨大爱”德善坊、“我为乡亲出诊”健康加油站等空间以动为主,今后将成为村里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后乐堂、四朝硕辅馆等以静为主,布置了卫氏义庄发展、规制、功能等相关内容的展陈,用以参观学习。

卫氏义庄本月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将成为卫家塘村村落文化的传承地、乡风文明的弘扬地。

在做好阵地建设的同时,卫家塘村正在探索各类“义庄项目”,包括“志愿义工”“爱心义仓”“公益义基金”等多个方面。村党委副书记王燕介绍,在“爱心义仓”里,村里将定期接收各类捐赠物资,让村民和爱心人士家里闲置的物品“流动”起来,实现效用最大化。让志愿者当好义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各类群体的关系,促进村民团结。“公益义基金”则搭建透明公正的慈善募捐平台,建立理事会制度,对村里特定人群进行救助和关怀,并为优秀学子设立奖学金。

目前,卫家塘村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特困、低保、重残等救助对象的额外补贴与福村宝保险。今后,随着“义庄项目”的顺利开展,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后乐工作法”涵养初心

近日,卫家塘村国庆文艺演出节目表出炉,舞蹈、锡剧、小品……精彩的节目让村民非常期待。

利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开展特色活动是卫家塘村的传统,村里还结合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安排,每季度开展文艺专场演出、健康知识讲座、道德讲堂等,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

这是卫家塘村让村民乐享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卫氏义庄承载了“先忧后乐”的思想,卫家塘村党委发扬“后乐”精神,围绕乐建千村美居,乐治长效管理,乐享宜居环境,形成了“后乐工作法”。

“在卫家塘村,有一座云庆桥,寓意百姓和卫家塘村党委的连心桥。以此我们打造了‘云庆’党建品牌。”杨建忠介绍,“云庆”二字是太平祥瑞的象征,表达了卫家塘村党委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后乐”工作法就是对“云庆”初心的践行。

2019年至今,卫家塘村完成了31个村庄的“千村美居”工程,惠及农户916户,建设小游园25个,安装路灯约500盏,添置健身器材140余件,铺设健身步道约6000米,种植公共绿化约6000平方米……点滴的努力让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千村美居,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吃碰头”是姚巷的村庄风俗,村民定期聚餐,村上农户轮流做东,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席间村民除了吃饭聊天,还一起商议各类村庄事务。

借由这样定期的村民活动,卫家塘村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在姚巷试行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新机制,并试点实行新一轮“星级文明户”评选,开展“4+N”评议,即每月由党员、村干部、网格长、廉情监督员带头,村民共同参与,在红色先锋站“碰头”,既有利于村民沟通交流、化解矛盾纠纷,又有助于各种政策落实到最基层。

“卫氏义庄文化是卫家塘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继续用精神引领行动,将其融入发展的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杨建忠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