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李静 通讯员 李妍)榴花吐芳日,艾粽飘香时,又是一年端午时!为弘扬传统文化,感受节日氛围,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科特推出端午特色——黄米杂粮粽、“艾”心香囊。

传统粽子多由粽叶包裹糯米蒸煮而成,热量偏高,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食用不当容易引起血糖偏高。为此,专科护士创新做法,用大黄米代替糯米,与杂粮一起裹成三角粽,外观色泽金黄,闻之粽香扑鼻。大黄米不仅属于优质粗粮,升糖速度低于糯米;而且在中医上味甘、性温,具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宁心安神的作用,营养价值较高,糖友们可在家中一试。

制作食用“黄米杂粮粽”应选取新鲜粽叶,清洗干净后,开水煮烫,大黄米、红豆和黑豆提前用水浸泡,按家庭习惯制成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等,加入清水煮熟;自制粽子作为主食使用,量控制在50g/个,过大的粽子可与家人分食,可搭配清淡的蔬菜汤,多摄入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调节血脂;食用完建议适当运动,有利于血糖控制,同时应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