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当时,万物繁茂,天空湛蓝。蓝色,是城市环境的浪漫底色,也代表着科技与未来,是高质量发展的一抹耀眼色彩。

带着创新发展的澎湃激情,张家港从长江之畔来到渭水之滨,掀起了新一轮科创热潮。


(资料图)

今天,“牵手秦创原 逐梦张家港”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张家港)西安推介会暨“科创未来营”科技招商西安城市赛在西安市举行,这是一次推进合作、增进交流的聚会,更是一次成果转化、谋求共赢的盛会。以创新为媒,众多科创人才共聚一堂,一批优质项目同台竞技,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两地携手,将“创新蓝”越绘越绚烂。

创新是张家港不变的发展主题。

创新热潮持续涌动,让张家港涌现出旺盛的企业创新需求,正是这样的创新氛围,推动张家港成为全国唯一连续承办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县级市。

2021年起,张家港搭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赛车”,每年遴选出“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公开悬赏解决方案,破解对接渠道不通畅、科研资源不共享等堵点,让企业、技术、人才实现精准对接。至今,张家港已累计走访企业1139家,挖掘企业需求331条,年均促成产学研合作240余项。

此次活动中,第一批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张家港)技术需求“揭榜挂帅”榜单发布,通过前期匹配对接,已有一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随着这些优质项目的落地,将为张家港和西安的合作注入更多动力。

“张家港的人才政策和项目推进效率吸引了我,通过前期对接,我们与冶金园(锦丰镇)成功签约了合作项目。接下来,双方将针对高含水固体废弃物,特别是难脱水、低热值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环保处置开展技术与项目合作,以新技术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苏州元合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宏德表示,创新挑战赛的“牵线搭桥”,破解了企业“门路窄”的难题,让科创成果能够实现转移转化。

此次发布的第一批45条“揭榜挂帅”技术需求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展现了张家港加快产业转型的决心和信心。以此次集中签约为契机,张家港将与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

西安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在丝绸之路上闪耀千古。张家港是鉴真成功东渡的福地,使中华文化远扬海外。两城在历史文化上互融互通、灵魂相契,也在科技创新方面联系紧密、合作不断,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院所都和张家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大批优质项目已在张家港落地。

活动中,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李炳龙向广大人才和企业家发出盛情邀约:“如今,张家港正发挥横贯东西、承启南北的‘桥头堡’作用,全力集聚创新资源,你可以永远相信张家港,选择张家港就是选择成功!”

合作机遇迎面而来,张家港信心满满地作出承诺、发出邀约,是有底气的。

回望过去一甲子,张家港已从苏南一隅崛起为备受瞩目的活力之城。连续30年荣膺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的辉煌经历,镌刻着张家港开放包容、敢于争先的城市气质。今年4月,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张家港基地揭牌成立,借力大赛影响力,持续导入更高能级双创服务体系和人才资源;苏州沿江产业创新带人才区域协同体发布,由张家港、常熟、太仓共同发起成立,持续优化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布局,全力培育特色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区。

重拳举措下,张家港坚定不移走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之路:打响“创新张家港”品牌,在全国率先发布创新驱动发展(张家港)指数,启动运营全国首家“科技创新研修院”,高标准获评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如今的张家港,已成为长三角区域潜力无限的投资地、承接科创资源的丰沃土壤。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张家港不断以开放之势拉开城市框架,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同时持续以创新举措夯实根基,让四海英才的逐梦之旅厚植于这片江畔热土。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科创未来营”科技招商西安城市赛上,一批涵盖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优秀项目从赛场上脱颖而出,丰富了张家港的科技项目储备库,其中,由西安交通大学孵化的深圳禾思众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一等奖。

“我们的项目重点研发微米级泛半导体工艺缺陷检测设备,和张家港重点发展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半导体产业不谋而合,可赋能张家港实体经济发展。”项目参赛代表康嘉琪表示,一场大赛,能充分感受到张家港招才的诚意。“作为一等奖项目,我们可直接进入姑苏领军人才计划面试环节,享受场地支持,并优先纳入‘沙洲科创C计划’基金考察范围,开展最高2000万元的市场化投资。”

以赛引才,是张家港的初心。

为了助力来港人才大展拳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张家港拿出了“真金白银”“真情实意”。

01

论服务支撑

张家港创新实施“青博荟”企业创新顾问人才计划,聘请高校老师担任企业创新顾问;充分发挥上海技术经纪人张家港驿站作用,择优引进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

02

论资金支持

产学研预研资金管理政策已累计拨付经费1200万元;设立15亿元“人才一号母基金”和5亿元“沙洲科创C计划”基金,持续发力“投早、投小、投科创、投潜力”。

03

论发展平台

全力推进“有产业方向、有专业运营、有投资基金、有创新平台”的“四有”载体建设,累计投用科创孵化载体236万平方米。

04

论科创活力

张家港今年在全国首创“县域创新格次赋分机制”,连续举办了六届苏州·张家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其创新效应,着实可期。

创新的火花肆意碰撞,合作的共识加速聚合。此次西安之行是短暂的,但大赛背后熊熊燃起的创新创业火炬,将张家港的创新之路照耀得更加分明。

市科技局副局长俞萍对此充满信心:“市科技局将以‘一场大赛’‘一个平台’‘一个政策’促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也就是通过‘中国创新挑战赛’来摸清企业技术需求,通过首创‘产业专家创新资源平台’,促进企业和专家的双向选择,通过首创‘产学研预研资金政策’,打通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张家港发布

原标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