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至5月,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四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8.9%、13.9%、16.5%和11.3%。投资方面,1月至5月,苏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4亿元,同比增长7.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8%,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6.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9%,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方面,1月至5月,苏州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2.3%。
(资料图)
今年以来,全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各项工作。进入5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稳步好转,各种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企业生产有序恢复,供需节奏显著改善,主要经济指标环比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基本面稳定恢复、稳步向好。
一、工业生产稳定恢复,重点行业拉动明显
1~5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91.5亿元,同比增长1.0%,比1~4月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0%,较上月提高31.8个百分点。5月当月电子信息、化工、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0.9%、16.4%和8.9%。
先进制造业增长较快。1~5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4.6%,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5月当月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速8.1个百分点。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1~5月全市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智能手机、光纤、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0%、56.2%、38.3%和10.9%。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投资增势良好
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5.6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工业投资595.4亿元,同比增长1.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7.3%,降幅比1~4月收窄7.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9%,增速比1~4月提高2.0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07.2亿元,同比增长16.2%,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15.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7%和32.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研发与设计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0%、48.6%、89.7%。
三、商业活动有序恢复,市场消费加速回补
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9.6亿元,同比下降8.0%。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38.9%,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16.3个百分点。出行类商品消费加快。5月全市限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6.9%,较上月收窄45.3个百分点。百货商场人气渐旺,住宿餐饮有序恢复。5月全市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环比上月增长4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环比上月增长22.6%。1~5月限额以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6.5%。
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利用外资保持领先
1~5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274.1亿元,同比增长7.4%,比1~4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5945.9亿元,同比增长6.3%,进口额4328.2亿元,同比增长8.9%。全市对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5%、3.3%和3.2%。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4641.0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78.1%。1~5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8.6亿美元,同比增长59.1%。
五、金融信贷总体平稳,制造业贷款同比多增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1871.9亿元,比年初增加3257.8亿元,比年初增长8.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179.1亿元,比年初增加2676.3亿元,比年初增长6.8%。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6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722.4亿元,同比多增269.1亿元。
六、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购销价格涨幅有所放缓
5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涨幅比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4%,衣着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交通通信类上涨4.8%,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2.3%,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1~5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
5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1%、8.8%,涨幅较上月分别回落1.0、1.7个百分点。1~5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11.4%,比1~4月分别回落0.3、0.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5月全市经济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有序有力向上修复。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下阶段,要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投入、稳生产、促消费,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助企纾困解难,着力筑稳经济恢复根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