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来买菜,都要特意先把车停很远再步行过来,现在好多了,随时来都有位置停车。”近日,到常熟市琴川街道湖苑菜场买菜的市民陶磊告诉记者,自从湖苑菜场东侧陶山路道路泊位实施智能化改造以来,买菜停车不再是难题。
停车难,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市治理的焦点难题。今年以来,常熟聚焦停车难问题,在停车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上下功夫,瞄准城区菜场、医院、商圈、专业市场等停车难重点区域,逐类逐片制定改造计划,做到一处一策、靶向施策,全力破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深挖闲置资源
拓展“平面+立体”空间
缓解停车这个“老大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闲置的停车资源。
8月8日,原工人文化宫临时停车场正式投用,面积约6200平方米,可停放200余辆机动车,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员工车辆分流至此,同时医院外部道路按照“应划尽划”原则增设道路泊位,内部建设立体停车库,有效缓解了看病群众停车难问题。“我们把有限的车位留给看病群众,自己可以步行或者骑公共自行车,5分钟就能到医院,比起以往到处找车位,真的方便了很多。”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陆明说。
今年以来,常熟采取“闲置地块深挖潜力、边角地块精打细算”的方式,在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商圈周边,挖掘4处边角闲置用地,预计可增加500个泊位,做到“量体裁衣”“量身定做”。“我们要在土地资源上做‘乘法’,把边角余地、暂时不出让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加快推动常熟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常熟市城管局党委委员、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副主任浦晓峰说。
在最大限度挖掘路面停车资源的前提下,针对商业综合体、医院等停车资源紧张区域,常熟积极探索运用“平面改立体”的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建设机械式立体车库,向空间要“库容”,在“寸土寸金”之间实现了停车资源原地增长,有效缓解重点区域干道交通拥堵,大大缩短医院患者等候、商场消费者进场时间。
目前,常熟已在住建局、建管处、绿源公园、新区医院、民政局等16处建成投用立体停车位3330个,接下来将继续推进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滨江派出所、湖畔现代城四期等多处立体停车设施正在建设中,预计再增加泊位400个左右,将有效缓解市中心、医院等重点区域停车难现象。
盘活已有资源
实现“时空”完美搭配
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关键还在于推动车位错时共享和跨界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按照重点优先、逐步覆盖原则,常熟针对道路泊位有计划地开展“分时段智慧管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在菜场、医院周边安装智慧停车收费设施,合理设置30至45分钟免费停车时间,其后按停车时长计时收费,同时配套设置晚上免费时段。今年以来,已完成17处重点区域、870个泊位智慧管理工作。
停车收费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车辆流动起来,促进城市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据统计,1月份以来,菜场、医院、商圈等17处重点区域的泊位周转率由平均2次/天,提升至12次/天。尤其在白天收费时段的10余个小时内,能满足临时停车需求近5000次,车位真正“活”了起来。目前,常熟城区有条件的9个菜场周边道路泊位均已实施收费管理,配套设置了夜间免费停放政策。
“我家附近的五星农贸市场傍晚5点45分到第二天早上7点停车是免费的,跟我的上下班时间契合,相当于免费车库,很便民。”家住清风和院的市民张宇说。为了更好满足周边居民的夜间停车需求,常熟城管部门全面梳理了不同区域夜间泊位情况,按照类型适当调整或延长免费时段。
除了道路泊位推行“分时段智慧管理”外,常熟还重点针对开放式小区停车问题,通过“封闭化智慧管理”探索出一条居民小区治理新路径。
狭窄的过道停满机动车,有的紧靠墙脚,有的停放在消防通道,能否找到停车位全靠运气。位于琴川街道新颜东路的湖苑四区,周边商铺林立,外来车辆大量涌入小区内部,“抢车位”成为居民每天回家的头疼事。类似小区在常熟城区有近百个,由于历史原因,均存在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物业管理等问题。
今年初,湖苑四区率先按下停车封闭管理“快进键”,实施建立业委会、安装智能道闸、“错峰共享”“三步走”方案,白天富余车位对外有偿共享,夜间限制外来车辆进入,保障居民停车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2018年以来,常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整合利用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探索“车位错时共享”新思路。内部人员下班把车开走,附近居民下班把车停进来,以“时间”换取“空间”,让车位“轮岗”不闲置。目前,常熟有67家机关事业单位共计2573个泊位对周边居民提供错时开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