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王陶

无制造,不强市。

今年上半年,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表现十分抢眼,实现工业总产值287.72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远高于“1+4”主导产业平均水平,为制造业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展现出不一般的产业爆发力和强大的发展韧性。


(相关资料图)

这一组数据颇能说明我市海工和船舶产业的超强实力:上半年,我市造船完工量58艘527.27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8.79%,分别占全省、全国、全球的比重为52.61%、24.94%和12.36%;新接订单91艘943.60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27.70%,分别占全省、全国、全球的比重为52.04%、25.03%和18.21%;手持订单310艘2902.34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08%,分别占全省、全国、全球的比重为50.66%、23.46%和12.46%,体现船舶产业综合实力的三大造船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从细分产业看,体量最大的船舶修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3亿元,同比增长33%;船舶配套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74亿元,同比增长18.29%;海工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3亿元,同比增长35.3%。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市工信局副局长尹海祥分析,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市海工和船舶产业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实属不易,这既有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较强的支撑,也受到新一轮船舶产业周期已经到来的外部因素影响。

海工和船舶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呈现总体规模大、配套企业多、国际竞争力强的比较优势,拥有各类企业530多家。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全国唯一造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的地级市、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造船完工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在世界造船版图上“泰州板块”亦有一席之地。2022年,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跻身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国家队”。

近年来,我市海工和船舶骨干企业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精益制造水平,加快从“制造”向“智造”攀升,造船智能化整体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大中型骨干造船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以及AM、NAPA等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均达到90%以上。新时代造船公司大口径管子智能化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总投资17.5亿元的智能分段车间安装智能化生产设备750台套,已投入试生产,可节省劳动力约50%。振华海科投资6亿元,打造“精益数字化、绿色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向着“灯塔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标阔步前行。南极机械总投资5.02亿元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等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

此外,我市企业在坚守主业的同时,大力拓展周边业务,实施多元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扬子江船业集团依托自身优势进军航运业,目前其船队拥有内、外贸营运船27艘,在建船4艘,其中,内贸船运力近50万载重吨,外贸船运力超150万载重吨,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航运业第一方阵。随着船队规模逐步壮大和管理团队逐步成熟,航运业务已成为该集团主营业务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系泊链领域颇有建树的亚星锚链公司参与了蓝水/中海油陆丰项目、SBM/美孚项目、巴西石油项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尹海祥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老旧船舶更新需求旺盛、国际海事规则日趋严格、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等因素叠加,新造船市场正加速复苏,新一轮船舶产业周期已经开启,这也是我市船舶产业高位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全球新造船价格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造船业景气周期持续向好;反映航运业运行质态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近期也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克拉克森指数(反映船舶运输日均收益的综合性指数)在2022年飙升了近三分之一,达到创纪录的水平;2022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764点,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高点。

在全球新造船市场加速复苏的大势加持下,我市骨干造船企业全面释放产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数量节节攀升。上个月,扬子鑫福船厂建造的第6艘24000TEU集装箱船下水,进入舾装阶段。上半年,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两大龙头企业造船完工量达到2022年全年造船完工量的68.24%,造船完工量大幅提升。6月份,扬子江船业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10艘全球最大的24000TEU LNG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合同金额超过170亿元人民币。该批船舶技术先进,市场引领带动性强,充分体现了欧洲船东对我国船舶工业实力和企业设计建造水平的认可。目前,该企业在手订单充足,订单计划排产至2026年,满足企业生产三年滚动目标需求。

7月份,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斩获欧洲航运企业Mare Balticum的16艘多用途杂货船大单,合同金额约18亿元人民币,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多用途船建造领域的领先地位。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三福船舶现有手持订单共计44艘130.1万载重吨,交付安排延续至2026年。以艘数计算,目前三福船舶多用途船手持订单排名全球第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