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宿迁宿豫区依托农业产业优势,着力在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指导、激发产业活力等方面下功夫,以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走进宿迁籼米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绿油油的水稻在微风吹拂下缓缓摆动,长势喜人。据了解,宿迁籼米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位于来龙镇光明村,占地375亩,地处“优质籼米最北缘带”,是宿迁市“百亿级”水稻产业链中品种选育与技术研发核心试验区。
宿豫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兴武说:“按照籼米基地的规划要求,我们基地分为稻麦众联高产示范区、品种示范区、智慧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分区,引入省级的区域实验和国家生产区域实验。”
何兴武告诉记者,基地围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优质化、高效化、生态化”要求,共种植水稻品种近百个,通过全周期跟踪监测、预防和管理,择优新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使用,真正实现成果展示、试验示范、教育培训、生态体验、典型引领等功能。
何兴武介绍道:“我们通过示范基地品种的引进,选择一批优质、高产、效益高的品种来带动我们全区水稻,甚至全市、淮北地区籼米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兴农、科技助农已经成为广大种植户的共识,也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粮食丰收更有底气。为写好粮食安全这份“答卷”,宿豫区还大力打造种子研发、粮食中转、仓储、交易、加工全产业链。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粮食产业园是全省“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优的新建粮食产业园,是完善县域“中心库+骨干库+收纳库”仓储物流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提高全省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的“苏北新粮仓”。
宿迁市裕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说:“应用智能化粮情监测系统实现收购、库存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我们21.6万吨的高标准低温储粮库、10万吨的低温稻米加工生产线,延长粮食的‘保鲜期’;低温仓储与加工技术能提高稻米加工的整米率,年实现效益可达2000万元。”
一座座粮仓拔地而起,一项项技术创新突破,一块块老田变沃土……今年上半年,宿豫区共签约农业项目21个,项目协议固定资产投资18.86亿元;绿色食品产业链预计产值达33.5亿元,同比增长13%;54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2730.02万元,增幅54.7%。如今,走进宿豫的广袤田间可以清晰感受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律动的“脉搏”,宿豫区正借着项目的“东风”,朝着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域振兴的目标阔步前进。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