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正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四链”深度融合,是完善创新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徐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推进,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3日10时50分,中国首颗矿用SAR遥感卫星四象01星“矿大南湖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启航。
一颗卫星,看似简单,却牵动起了一个万亿级的智慧矿山大产业。这是徐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四链融合”的结晶。
推动“四链融合”,就是要突破创新、产业、资金和人才链条在各环节的堵点、卡点、断点,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形成更加高效、稳定的要素供给能力,实现更加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
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正在加快组建以链主企业牵头的自主创新研发主体,持续抓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逐步构建完善且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创新链,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8月6日,国家标准委公布新一批国家标准,新版《流化床法颗粒硅》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24年3月1日将全面替代现行的2017年版本国标。新版和2017年版颗粒硅国标第一起草单位都是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位于徐州经开区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协鑫科技光伏产业的发源地。在这里,硅烷气、氢气以及硅籽晶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绿豆大小的颗粒硅。目前,这一技术正在从徐州走向包头、呼和浩特,向全国进行技术辐射。
国家级科创平台对产业推进的作用不言而喻。云龙湖实验室是徐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深地领域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也是徐州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
目前,云龙湖实验室山体实验基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深地装备、数字深地、深地开发和深地环生四大综合科研平台下半年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实验室已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通过各种方式招引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100余人。
8月12日,在徐工集团下属阿马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一枚蓝色外壳的电磁阀吸引了记者的目光。2020年前,受制于加工精度,高端电磁阀只能从国外进口。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徐工联合产业链上游的主轴、电机、面板等企业一起研发,将高端电磁阀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携手国内上游厂商共同开展研发攻关,让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链“韧”性越来越强。目前徐工300吨级以下全地面起重机通过技术升级,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
升级产业链,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近年来,徐州聚焦“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前瞻性谋划未来布局,集中力量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为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8月12日,记者来到刚刚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个位于江苏淮海科技城的科技公司,是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依托,以众多博士、硕士为核心力量的科创企业。
吉安科技成立于 2013 年,当时是为了推广防灭火技术注册成立的。现在已深耕煤自燃防治领域近10年,成为提供煤自燃灾害防治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的专业服务商,2022年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行业排名前五。
7月10日,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医疗器械产品“牙科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粉末”注册证。这是继牙科激光选区熔化钴铬合金粉末产品后,威拉里公司再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此次威拉里公司获准注册的VMP-Ti01产品为微米级粉末。深耕小粉末,威拉里已成为全国3D打印金属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模具钢粉末、高温合金粉末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37%,均在国内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
7月8日,刚刚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银奖的徐州景安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又新“钻”出TRD地下成墙机、双轮搅拌钻机、全回转钻机新能源动力站三台新产品,持续领跑全国智能制造桩基行业。
十多年前的中国桩基础施工,全回转钻机完全需要依赖进口国外设备。而现在,徐州景安重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管全回转钻机,不但可以完全替代进口,还出口到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多国和港澳台地区。
畅通资金链,为高成长性企业“雪中送炭”
今年3月,国盛集团权属企业——市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参与设立的臻芯半导体基金再次精准发力,专项投资电子级多晶硅制造企业鑫华半导体,进一步推动企业拉升产能,助推其成为国内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的标杆。
今年以来,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持续发力。截至7月末,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累计签约基金70支,规模458.36亿元,母子基金出资到位313.69亿元,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实际出资55.49亿元。新增设立6支母子基金,规模18.91亿元。
“有了贷款支持,公司的生产能力将得到极大保障,可以按时保量完成下游订单了。”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近期企业下游订单增加较多,为按时保量完成订单,企业产生融资需求3000万元,通过“苏质贷”,仅用一周时间就拿到了3000万元贷款,且贷款利率低至3.3%。
当前,感受到徐州融资环境改善的企业不止这一家。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增长了125.80%,贷款增速连续保持全省领先,贷款户数26.06万户,2021年以来增长57.69%。
当前贷款增长较多,上半年就较年初新增1035.58亿元,资金都流向了哪里?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统计表明,80%投向了制造业,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1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10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对于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激活人才链,培养更多适用性复合型人才
8月11日清晨,云龙湖畔,徐工2023新进大学毕业生环湖拉练。来自国内外230余所高校的1400余名毕业生分为28个中队,斗志昂扬一起走向未来。
2023“徐工第一课”上,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朱浩月用个人成长梦、产业登顶梦、制造强国梦来讲述他眼中“徐工,成就梦想的地方”,新进毕业生代表丁伟、许洺瑄分别发出“青春付重器,奋斗正当时”“投身徐工国际化 星辰大海逐梦行”的青春誓言。
就业创业,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职业梦想便以此为起点,拔节生长。作为一份为来徐人才精心打造的“厚礼”,徐州人才公寓带着满满的诚意,暖心而来。
“高馨公寓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温馨的服务给予了我留徐发展的信心!”居住在徐州高新区电子产业园人才公寓的技术人才刘亮就职于中润新能源(徐州)有限公司。“每当我走在干净明亮的公寓内,心情就会变得轻松。”
在徐州,像刘亮这样享受着居住福利的人才不在少数。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人才需求,高馨公寓在修建过程中,模拟青年就业者们的实际生活场景,以不同的房型配置,确保空间的有效利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人才公寓2.2万余套,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有效满足各类人才来徐创新创业需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徐州推荐申报国家海外引才计划484人,国家重大育才计划22人,成功入选2022年省双创团队3个、省双创人才39人、海外专项9人。
牵住创新“牛鼻子”,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新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徐州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金匹配和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一体设计、一体部署,实现“四链”的良性循环、有效贯通和深度融合,助力“343”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