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盐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从开展贸易促进活动、支持产业贸易、深化贸易创新、强化政策保障、明确考核激励导向等五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8月4日上午,盐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关资料图)

在多重外部压力下,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734.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全市外贸规模实现稳中有升,出口结构持续调优,再次展现强大“韧实力”。

外贸面临困难和挑战,呼唤政策“及时雨”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当前外贸领域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外需走弱、订单下降。”盐城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乔振表示,全市外贸市场主体特别是部分中小微企业仍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亟需发挥政策作用,切实稳定市场主体发展预期,稳住全市外贸发展基本盘。当前,盐城全面聚焦短板弱项,细化服务工作颗粒度,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根据盐城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要求,盐城市商务局会同盐城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盐城市税务局、盐城海关等多家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广泛听取各县(市、区)和部分外贸企业、商协会的意见建议,将市场的呼声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形成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

精准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提升政策“含金量”

据商务部门介绍,本次出台的《措施》文件聚焦薄弱点和堵点,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将释放出一揽子政策红利,全面激发外贸新动能。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外贸企业境外参展热情持续升温,在稳住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措施》在拓市场的支持力度上进一步加大,根据已制定实施的盐城市贸易促进计划,32个国家22个行业186个展会项目被纳入其中,与盐城产业发展具有很高贴合度。在展位费补助方面,将对参加境外重点展会的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对参加境外推荐类展会展位费给予最高70%的补助,对企业自主参展的贸促计划外境外展会给予最高50%的补助。在人员机票补助方面,给予不超过经济舱机票价格50%的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多享受2人次的补助。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国际品牌知名度已成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创牌,《措施》对企业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专利、产品认证等方面予以支持,补助金额从之前的30万元上限提高到100万元。

今年上半年,盐城“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53.4%,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4.6%,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已成为盐城外贸新的增长极。《措施》聚焦盐城“5+2”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持续用好国家进口贴息政策,支持动力电池、光伏、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贸易,支持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绿色产品出口,支持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外贸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上半年盐城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2.69亿美元,同比增长30%,规模继续位居苏北首位。《措施》大力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对企业创成省级、市级公共海外仓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0万元、100万元的建设补助,对服务企业通过市场采购方式出口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支持。

《措施》还提及“走出去企业出国(境)事前备案”制度、出口退税平均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之内、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提高出口信用保险增信规模、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提供个性化外汇套保避险方案等政策举措。

联合多部门协同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措施》部署涉及多部门多领域,意味着政策组合拳将再“加力出击”,“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保障好措施落地、落细、落实,重点做到‘3个到位’:资金安排到位、组织申报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盐城市财政局副局长朱高峰表示,推动各地尽快惠及相关企业,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持续优化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盐城海关副关长孙逊表示,“将严格落实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力促盐城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数据在2017年基础上压缩超过50%,推行‘集中审核+多点签发’原产地签证集约化改革,将RCEP等签证效率提高30%。”

在《措施》出台后,商务局还将会同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普及力度,抓好国家和省市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发挥好政策组合拳作用,为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解除后顾之忧,让市场主体满意度更高、获得感更强,为巩固经济向好态势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栾坤恒 通讯员/蒋丰蔚 编辑/国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