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捷报频传。据日前《扬州日报》报道,省工信厅公示江苏省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5家扬州企业榜上有名,绝大多数来自我市重点优势产业,其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居多,数量为历年入选公示名单之最。消息甫出,好评如潮。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喜结硕果高兴的,有为实体经济实力增强自豪的,有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持之以恒点赞的。

专精特新企业增多,无论怎么夸赞都不为过。对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专精特新“小巨人”增多这件事,要将其放在时代的背景、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才能找出规律、看出趋势。扬州2500多年建城史,三次辉煌经验弥足珍贵。经济高度发达带来文化空前繁荣,“商胡离别下扬州”,为的是寻找商机、谋求发展;“烟花三月下扬州”,为的是逆袭人生、谋求发展。繁盛的扬州,到处是产业,遍地是人才,看到的是商贾云集,感到的是活力迸发,抓住的是发展机会,得到的是各安其分。

繁盛写进了历史,见证当时辉煌的物件成了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供人欣赏;铭刻辉煌纪录的遗存成了文保单位,融入现代社会物尽其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迭代传承,有的成了非遗,成为至今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非遗是扬州城古今辉映的载体,其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在精神上的鼓舞和思想上的启迪。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等风俗习惯,有我们做人的准则和价值追求;扬剧、弹词、评话、清曲等民间文艺,是雅俗共赏的以文化人的有效载体,在其中占有相当份额的民间工艺美术,更是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那个时代的“专精特新”。

作为世界非遗的雕版印刷术,博物馆里陈列的是传承千年的雕版和古籍,我们在惊叹祖先伟大发明创造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对这项古老文化活在当下的意义有更多思考?雕版和古籍是文物,其生产工艺是非遗。早在1300多年前,当人们传播文化、普及知识,还靠人工抄写时,雕版印刷业的出现,打破了知识垄断,使文化知识不再为极少数人所有,批量化标准化的书籍,让寒门子弟改变命运,使大户人家耕读传家,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亚于现在的激光照排技术,人类的每次技术进步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惊人一跃,每次跳跃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是大发展,留下的精华就是活文化。一项技术革命促进全社会的快速变革,文化传播的速度、知识普及的程度、思想融合的力度、情感交流的温度,都较以往有很大的进步。其实,今天看是非遗的雕版印刷术,在当时可是独树一帜的高科技,为人类文化传承立下不朽之功。这项了不得的技术革命,既有创意设计的引入、工艺流程的优化等思想观念突破,也有板料选材、正字反写、雕刻上色、印刷装订等技术难题攻关,还有营销渠道建立、品牌市场推广、投入产出核算等商业模式探索。事非经过不知难,看到今天非遗传承人的孜孜以求,就能感受到古人伟大创造力的石破天惊。扬州印刷业在全国一枝独秀也就顺理成章,清朝国家工程御制《全唐诗》在扬州刻印就是明证。

破解雕版印刷术的精神密码,那就是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就是胜人一筹的专精特新,就是经济繁荣后的文化积淀。用产业发展成果呵护文化,用高新技术积累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立足长远抓文化,跳出文化传播文化的明智之举。实践证明,就文化抓文化,文化越抓越小。相反,立足扬州整体发展,特别是围绕产业发展抓文化,文化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在抢占赛道,数智转型在提速增效,强链补链延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壮大上。专精特新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台柱子,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是集聚人才的强磁场,是富民增收的钱袋子,是区域竞争的实力派,当然也是文化发展的先行者。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古代文化至今还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今天更应以技术革命的成果催人奋进,靠厚实的产业筑牢城市发展根基,用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城市发展高度,以不畏艰难的创业彰显城市的魅力。只要人才多了,企业大了,专精特新的企业就会越来越多,造福人类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多。经过历史的筛选、时代的淬炼、市场的竞争,最终会留下精品,时隔多年,这些在博物馆陈列的成果,民间还在使用的生产方式,就是非遗。

当看到雕版印刷术、玉漆器雕刻术等非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肩上沉重的责任,古人为我们创造了这些非遗,我们又为后人留下什么非遗?是因循守旧守摊子,还是意气风发找路子,答案不言自明。礼敬历史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历史,尊重文化的最好态度就是创新发展。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着眼时代发展,回应百姓关切,提升城市能级,专心致志抓工业,聚精会神抓技术,培养越来越多的“小巨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发展也许就是明天的非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