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凌晨5点,锡山区厚桥街道谢埭荡村的水田里开始热闹起来了!

芡农盛丰华领着伙伴们,在手臂上套上橡胶袖套,穿上齐腿根的胶鞋,戴上防刺手套,全副武装后走进了水田,开始了今年鸡头米(苏芡)的“头采”。

谢埭荡村是无锡有名的渔业村,辖区内水域面积高达80%。几年前,有个种植户引进了100亩苏芡种植,这种大面积集中种植与村里原有的小面积零散种植方式截然不同,却在客户中的反响尤其好,这引起了村党总支书记华东明的重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过充分走访、调研,召集村里的老干部、村民组长、企业负责人、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商讨,一个月内十几个座谈会之后,一条关于“农”的新思路也在这座渔村铺展开来。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水资源,村委决定成立谢荡水韵(无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导苏芡种植更规范化、产业化,规模也从原来的不到100亩扩大到500多亩。

盛夏时节,正是鸡头米快速生长的时节。无锡最大的芡实种植基地的水田里已铺满了碧绿的芡实叶子,长得像鸡头一样的果实就藏在叶片下面。带着小竹刀的芡农们弯着身在水田里摸来摸去,摸到成熟的就用小竹刀将形似鸡头的果实削下来。村党总支副书记沈阳介绍,500亩水田里的水都来自宛山湖内,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十分适合鸡头米的种植。

8月至深秋这段时间是鸡头米的采摘期,一般7天为一个采摘周期,这期间最多可以采摘9次。

“第一波鸡头米的成熟度不一致,下一波开始,鸡头米的长势就很好了,便可大量上市。”皮肤晒得黝黑、经验丰富的盛丰华对今年鸡头米的长势十分有信心,经过3年多的实践,今年种上了改良的鸡头米品种,种植出来的鸡头米颗粒更均匀、口感更香糯。今年高温天少,对鸡头米的生长很有利,每亩可以产鸡头米100—150斤左右,总产量预计在5万斤左右。

产量提高不说,今年还将主打手剥鸡头米。“9斤鸡头果只能剥1斤鸡头米。”谢荡水韵(无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销售鸡头米已有3年时间,实践证明,手剥鸡头米是件费人费时的活,但手剥鸡头米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机剥。公司经理华丹凤说,原来采用的机剥方式适用于长势过度成熟的鸡头米,但机剥的话容易破坏鸡头米外层的包裹层,营养价值会受到影响。

手剥鸡头米虽费人工,但剥出来的外形和食用的口感都要好于机剥的鸡头米。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已经在组织各村有意愿加入手剥行列的村民,对他们进行培训,让更多村民加入到手剥鸡头米的行列中,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鸡头米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都很高。据介绍,新鲜鸡头米,洗净后,开水里汆3—5分钟即可食用,加点白糖或糖桂花,就是一碗原汁原味的清汆鸡头米。讲究的也可以再放些莲子、银耳、小圆子搭配。同时,鸡头米作为配菜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来源:无锡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