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完善支持政策、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在我国经济航船破浪冲刺“下半场”,向着更新水域挺进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发布,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大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促消费“二十条”新鲜出炉,全方位助力扩内需,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是可感可触的“烟火气”;一头系着经济,是稳好经济“大盘”、夯实经济基础的重要力量之源。促消费既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之举,亦是不断扩大内需,开辟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的重要施策。今年以来,消费潜力不断被释放。从假日里的“人从众”,到火出圈的淄博烧烤、成都街头的“火锅巴士”、多彩贵州的“村BA”“村超”,再到快递量持续“水涨船高”,上半年超600亿件……城乡大地上呈现出“流动中国”的久违活力,旅游景区人头攒动,电影票房不断刷新中国影史大盘,网红城市“越夜越火”,“一票难求”成为网络热词,走进街头巷尾、角角落落,处处彰显着烟火气息,升腾着消费的热度。
“潮流词”里看消费,释放几重暖意?“上门经济”“首店经济”“特种兵式旅游”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从不同侧面表达着人们消费新需求。扩内需站稳新“风口”,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消费作出重要贡献。人气足、市场旺、信心强,我国消费场景呈现鲜明特点。我们既要看到消费场景的“繁华”,提振促消费、扩内需的信心力量,更要找准促消费的“堵点”“难点”,开辟新场景、推出新服务、牵引新需求,让消费的“马车”多拉快跑,改善预期稳住消费基本盘。回归到消费市场,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还有的景区、网红街区、美食场景“千花一面”“似曾相识”,缺少创意,爆红之时配套服务跟不上,消费体验不好,“头回客”难成“回头客”,等等。
现实中,每当打开支付码为消费买单时,消费者不仅看财力,还要看环境,只有吃得安逸、买得放心、住的舒心、游得暖心,消费的热情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促消费政策不是“掏空钱包”“透支需求”,而是通过市场引导、环境整治、执法从严,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避免不法“套路”、假冒伪劣等产品。促消费“二十条”靶向施策、干货满满,引领市场进一步在供给端加力,以更多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需求,既为广大消费者享受更高质量产品服务打开了新可能,又为扩内需降下“及时雨”。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品牌、品质是打开消费意愿的关键一把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成为促消费“二十条”释放的鲜明信号。各地方当乘势而上,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主动适应需求变化、创造新需求,在促消费中“挑大梁”,聚力提振消费信心,保持消费热度,释放消费潜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是我们能否跑好“下半场”的关键考题。今年“上半场”出彩,“下半场”仍需多措并举、多面发力,让促消费政策更有效、更惠民,让老百姓在升腾的烟火气息中感知幸福、打开美好。
扩内需“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信心在哪?在于政策的坚强把舵牵引,在于市场的蓬勃发展,在于居民消费意愿的持续提升。在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促消费是一道综合题,不仅要改善环境、增进服务,还要稳好就业,充盈消费者“口袋”,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多项奔赴推动消费市场从“开门红”走向“全年稳”。(古风)